彭章貴 郭重新
隨著財政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市縣級財政部門的管理水平在近幾年都在不斷提升,達到了質的飛躍,但各地鄉鎮財政所的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特別是鄉鎮財政監督職能已經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離新時期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高標準、新要求有很大差距,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鄉鎮財政基礎建設滯后,不利于財政監督的高效運行
一是制度建設不完善,隨著國家關注民生的政策越來越多,鄉鎮財政工作的內容也同時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適于鄉鎮財政的一整套管理、考核、監督、評價機制仍未及時建立完善起來;二是基層財政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跟不上發展節奏,資料信息更新不及時,導致政策執行的相關進度、數據等信息滯后,信息化管理程度較差。
二、專項資金監管乏力,不利于規范管理
一是因為農林、水利、教育、計生、衛生、交通等部門多頭下達涉農資金,普遍實行市縣級報賬制,項目實施單位只對市縣級主管部門負責,作為項目實施地的鄉鎮財政想實施監督有難度,就地資金監管自然流于形式;二是因為鄉鎮財政受制于鄉鎮政府,部分專項資金存在轉移用途、截留挪用現象,鄉鎮財政所(局)看得見,但卻管不著,致使鄉鎮財政監督缺失,資金監管存在盲區。
三、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存在著盲區
一是鄉鎮事權過大與財力過小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近幾年工作量成倍增加,保工資、保穩定、保運轉等不可預見的支出較多,預算執行中調整頻繁,工作經費支出壓力較大;二是一些鄉鎮缺乏穩定的財力來源,主要依靠上級轉移支付,而上級專項資金來源渠道不一,多頭管理,鄉鎮財政所對信息掌握不全面,難以有效發揮就地監管作用。
四、資金收支不規范
在鄉鎮財政收支分類方面不能嚴格按照市縣財政局下達的收支分類用途明確界定資金收支渠道,部分公用經費、項目資金和人員經費出現混淆現象,形成大量的隱形負債,從而使得資金下撥后的跟蹤監管存在斷層,未實行橫向與縱向間的數據共享與傳遞,沒有同步完成資金一體化管理。
五、干部力量不足影響監督工作開展
近年來,由于農業稅的取消,各地壓縮基層財政人員編制,隨著干部年齡的增長,退休人員增多,自然減員嚴重,由于編制不足,待遇偏低,優秀人才留不住,急需的人才進不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財政監督職能作用。
六、鄉鎮財政人員身份定位不明,影響財政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
鄉鎮財政所是財政政策的執法部門,財政所工作人員是財政政策執法人員,而執法人員理應是公務員,在省內很多地市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一直都是公務員,但我市卻在財政人員的身份定位上存在著不明晰的現象,造成了部分財政工作人員的不滿情緒,影響了財政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
針對鄉鎮財政監督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需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充分認識做好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性
要結合《財政部門監督辦法》的實施,認真貫徹落實其中關于加強鄉鎮財政監督的規定。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加強鄉鎮監督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實現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各級財政部門要重視鄉鎮財政的監管職能,支持并督促鄉鎮財政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同時鄉鎮財政所要準確定位自身的監管職責,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目標責任制,切實解決鄉鎮財政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二、充實和完善鄉鎮財政監督機構
鄉鎮財政所承擔的主要監管職能實質上是縣區級財政部門職能的延伸,但是,各地對鄉鎮財政機構設置千差萬別,為了保證鄉鎮財政監督工作不受干擾,有效行使資金監管職能,建議明確將鄉鎮財政所按副科級建制設置為市縣級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人、財、物歸市縣財政局統一調配,由市縣財政部門統一指導和督促鄉鎮財政開展政策和資金監管工作,并在鄉鎮財政所設立專門的財政監督組,負責本鄉鎮各類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
三、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力度
建議由省、市財政部門專門安排資金,用于支持鄉鎮財政所基礎設施建設,以規范化鄉鎮財政所建設為契機,同步考慮交通工具、辦公設備等相關配套投入,為鄉鎮財政干部創造必要的工作環境,促進基層財政所規范化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監督能力。
四、加強鄉鎮財政涉農資金監管制度建設
鄉鎮財政監督必須以制度為依據,在制度規范的范圍內行使涉農資金監管的職責,為此,需要建章立制,制定和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等,從制度上強化資金監管工作。
五、強化鄉鎮財政干部隊伍建設
合格的鄉鎮財政隊伍是鄉鎮財政資金監督能高效有序運轉的關鍵,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鄉鎮財政隊伍,可從以下幾點著手:按照量力而行、人盡其才的原則調整現有鄉鎮財政人員;完善用人制度,招錄一批素質高的專業人才,充實到鄉鎮財政干部隊伍中;加強干部培訓教育,制定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對鄉鎮財政干部進行輪訓,以提高財政所人員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崗位流動機制,激活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六、發揮財政監管職能,規范資金運行
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是當前財政所的一項重要任務,鄉鎮財政所應不等不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辦法,定措施,使各項工作穩定有序開展,對資金的審核、撥付、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同時要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的原則,明確并公開支出范圍、開支標準、支出順序和財務審批程序,并執行財政涉農資金公開制度,鄉鎮財政要將分配的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扶貧、救災救濟、優待撫恤、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中小學危房改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退耕還林和農機補貼等專項資金,納入涉農資金公開范圍,公開分配結果,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要始終堅持做到“回頭看”,堅持自查與整改相結合,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監督機制。
(作者單位:湖北省京山縣財政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