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來中國經濟增長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0.3%。
專家觀點: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復蘇,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相對穩定,表明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舉措的政策效應已經顯現。郭田勇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復蘇,但通脹仍有抬頭之勢,因此,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對通脹預計進行前瞻性管理。
(摘自新浪財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則認為目前中國還是在一個下行周期里的回落,收入下滑標志著經濟回落的累積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下一步中國經濟回落的速度可能要強化。
(摘自《小康·財智》)
信息消費促增長
投資拉動作用減弱、出口低迷,“信息消費”成為GDP增長的新希望。8月14日,國務院正式公布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在信息產業內外均廣受關注。
專家觀點: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表示,大力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符合李克強總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系統性思路。他認為,信息消費是目前新興的一個服務業和消費領域,目前它涉及的廣度還較小,但符合互聯網信息發展的趨勢,未來的潛在增長率可以非常高,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將為服務業的擴容開創了一個新的空間。
(摘自新華網)
中國經濟時報評論員周子勛認為,信息消費成提振經濟增長新動力。他分析,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而與信息消費所蘊含的巨大潛能相比,當前的信息消費規模與水平只能算作“星星之火”。據世界銀行統計,2007年美國、日本人均信息和通訊技術支出分別為3417.38美元、2455.47美元,而中國僅為192.69美元。雖然我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有很大差距,但是至少說明信息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關注乳品業健康發展
在發改委對外資乳企開出反壟斷罰單之時,工信部編制完成《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并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加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修訂工作即將啟動,都讓業內人士看到了中國乳企更大的發展空間。
專家觀點: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鑫表示,國內乳制品企業比較明顯的問題是規模和水平參差不齊、集中度不高,這導致企業競爭力有限、消費者對中資品牌的認識度也不高。推動乳企“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有利于提升產業素質和集中度,恢復公眾對國產奶粉的消費信心。
(摘自經濟導報)
評論員吳睿鶇則認為,國內乳企亟待加強與完善的是內功,而不是一加一,或一加多,或強強聯手。唯有嚴格內控機制,將有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如此以來,才能讓國內消費者重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摘自法制日報)
華東1小時低成本空鐵快線圈將形成
上海鐵路局和春秋航空聯手在蘇州、杭州、無錫、常州、嘉興5座城市開通空鐵快線,春秋航空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空鐵聯運網上直銷的航空公司。借助發達的高鐵網絡與春秋航空在上海的骨干航空運輸網絡連通,旅客可以自由組合高鐵、航班,將為旅客打造“空地一體”的旅程。
“空鐵快線”為旅客帶來的是“才下飛機、又上高鐵”的行程,這將使旅行成本大大降低。據了解,借助低成本航空和空鐵快線,未來,華東長三角地區的蘇州、杭州、無錫、常州、嘉興乃至即將開通的昆山、寧波、義烏、鎮江、桐鄉、臺州、丹陽、南京、紹興、合肥等15座城市,將與上海形成“華東1小時低成本空鐵快線圈”。
開通空鐵快線后,不僅令春秋航空的國內“航點”再次增加,同時豐富了春秋航空在華東區域的航線網絡結構。通過飛機、高鐵的高效銜接,旅客可以享受“空地一體”無縫中轉的便捷旅程。運營初期,春秋航空在5座城市至上海之間各銜接了3個往返高鐵車次,銜接春秋航空上海始發的60余個國內航班以及10余個國際地區航班。今年8月底,在試運營基礎上,春秋航空、上海鐵路局還將攜手開通昆山、寧波、義烏、鎮江、桐鄉、臺州、丹陽、南京、紹興、合肥等10座城市。其中,新增的紹興、合肥兩城市更是突破了市場上現有的空鐵聯運產品范疇,不僅令空鐵聯運的服務范圍進一步延伸,也令兩城市的居民出行更為便利。
——摘自經濟日報《長三角16城將形成“空鐵快線圈”》
從“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
從“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不只是經濟地理空間的簡單拓展,更涉及到區域內空間布局、城鄉結構、資源調配、產業形態、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轉型升級。
以都市區形態組織優化國土空間布局。都市區由中心城市和周邊經濟聯系緊密且通勤率較高的區域組成,其范圍不受行政區劃的局限,主要取決于中心城市的輻射范圍。當前發展都市區經濟,首要任務是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要花大力氣優化中心城市發展環境,使之成為高端要素、高端產業的集聚高地。
加快構建便捷交通網絡。從中心城市與周邊區域的聯系看,應在合理確定都市區規劃邊界的基礎上,對規劃區范圍內的產業、人口和城鎮布局作出前瞻性研究和統籌安排,然后考慮布局必要的快速交通聯系方式。
著力強化產業分工合作。一方面,要推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區域在產業鏈上的垂直分工。另一方面,要在周邊區域逐步形成主導產業各具特色的橫向分工。
——摘自浙江日報《推進“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
打造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是以維護、修復和改善人的健康為目標的產業的總和,不僅包括傳統的醫療醫藥產業,還包括保健用品、營養食品、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養老照顧、休閑健身等非醫療類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2007年出版的《財富第五波》中預言健康產業將是下一個過萬億美元的產業,是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目前,關于健康產業的規模,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統計口徑。根據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的估計,2010年健康產業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5%。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估計,2013年我國健康產業預計將接近2萬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如果包括醫療衛生開支,將超過4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左右。相比于發達國家20%~25%的比重,我國健康產業的比重非常低。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主題,在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擁有更為健康、健美的身體,過上更為長壽、快樂的生活,是大多數人追求的目標。適應這一趨勢,以促進健康為目標的一大類產業——健康產業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健康產業符合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就業拉動力強、綜合效益好等新興產業特征。因此,促進經濟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應積極發展健康產業。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應積極發展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