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來,阿壩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2147.9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億元歷時33年,近十億元歷時11年,突破五十億元歷時7年,突破百億元歷時4年(2007年達108.62億元);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一舉躍過350億元,2012年達到395.8億元。
“一五”至“十二五”:3537萬元到776.02億元
“一五”:固定資產投資3537萬元,年均增長38.77%
自治州成立之初,落后的交通情況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交通運輸投資是這期投資的重點。公路運輸業投資達2320萬元,占當期全部投資的65.59%。1955年成阿公路、刷馬公路、威鳳公路相繼通車,從而改變了阿壩州翻山越嶺全靠背背、牲畜馱運的運輸方式。
“二五”:固定資產投資6776萬元,年均下降9.88%
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建成了一批交通、電力、冶金、煤炭、機械、建材、食品、森林等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1958年,按照“以鋼為綱”的指導方針,全州大辦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42%,至1960年達1898萬元。1961年響應國家對國民經濟的調整策略,壓縮投資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了27.71%,1962年又進一步壓縮,使投資規模壓縮到整個“二五”時期的低谷,僅673萬元。
經濟調整時期:固定資產投資3851萬元,年均增長28.17%
森林工業繼續加快建設步伐,三年間累計完成投資3095萬元,占當期全部投資的80.36%,確立了阿壩州工業生產以森工為重點,財政收入以“木頭財政”為主要來源的格局。
“三五”:固定資產投資6910萬元,年均下降5.52%
因“文革”影響,“三五”時期投資陡然減少,僅964萬元,是“二五”以來的第二個谷底。這一時期森林工業建設投資仍占據投資的主導地位,累計完成投資2923萬元,占42.3%;交通運輸業投資1354萬元,占19.59%;農林牧漁水利業建設規模得到加大,共投資592萬元,是三年調整時期的3.08倍,是“二五”時期的2.2倍。
“四五”: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年均增長18.14%
在提出“備戰備荒”的口號后,全國上下開始了以“三線”建設為主的大規模投資活動。阿壩州投資額驟增,其中工業建設投資仍是引領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主流,累計投資6461萬元,占當期全部投資的57.6%。
“五五”:固定資產投資2.18億元,年均增長17.9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阿壩州商貿流通領域加快建設步伐,完成投資1792萬元,比“四五”時期增長2.23倍;市政建設開始起步,城市公用事業累計投資255萬元,比“四五”時期增長2.4倍。
“六五”:固定資產投資4.09億元,年均增長21.34%
80年代,全州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黨的十二大指引下把農業、能源、交通、教育、科學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農業完成投資2945萬元,占7.2%;工業完成投資10912萬元,占26.66%,其中電力工業完成投資4396萬元,比“五五”時期增長50.78%,占工業行業投資的比重較“五五”時期提高13.96個百分點,達到40.27%;運輸郵電業完成投資3104萬元,占7.58%;文教、衛生、科研得到較快發展,完成投資4839萬元,占11.82%,比“五五”時期增長2.22倍。
“七五”:固定資產投資10.34億元,年均增長6.95%
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豐富的水力資源,將汶川、理縣、茂縣作為全州的水電能源基地,整個電力行業完成投資2.23億元,占工業投資的59.62%。建成了草坡電站、甘堡電站、板子溝電站、百花110千伏變電站、漁子溪二級電站等一批州縣骨干水電項目。在整個工業投資中,水電投資額占了工業投資的半壁江山,森林工業由于森林資源枯竭,投資大幅減少。
“八五”:固定資產投資31.44億元,年均增長33.17%
投資集中在全州的優勢資源水電上,整個電力行業完成投資15.87億元,占工業投資的94.71%,比“七五”提高了43.12個百分點。整個工業在全部投資中的比重高達74.58%,成為建州50年來比重最高的時期。期間阿壩州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國家能源投資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的華能太平驛電站建成投產。
“九五”:固定資產投資61.37億元,年均增長15.41%
阿壩州抓住國家實施重點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有利契機,投資重點從以工業投資為主,調整到以生態、交通通信業、水電、旅游業并重的投資建設格局,從而實現了全州財政收入結構由“木頭財政”向“旅游、水電財政”的轉變。
“十五”:固定資產投資260.71億元,年均增長34.6%
阿壩州著力打造教育、交通、能源、通信四個基礎和綠色、旅游、水電三個高地,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這一時期固定資產投資突飛猛進,有力夯實了經濟發展后勁。一批重大項目,如九寨黃龍機場、通縣油路、福堂電站、天龍湖電站、金龍潭電站、鷓鴣山隧道等建設進展順利。
“十一五”:固定資產投資998.53億元,年均增長35.9%
阿壩州加大水電、交通、旅游、教育等行業投資力度。“5.12”地震期間,阿壩州受創嚴重,道路、通信和房屋等公共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全州工業集中區的汶川、理縣、茂縣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2008年全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04億元,比上年下降24.5%。
2009年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全年全州投資總量達到351.3億元。創造了建州以來的投資奇跡,1年時間完成的投資額與1991~2005年15年間累計完成的投資總額353億元基本相當,創下了固定資產投資歷年來之最:項目最多,規模最大,增速最快。2010年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2.4億元。
災后恢復重建時期(2008~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大幅增長。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00.95億元,比2008年增長367.1%;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0.62億元,比2008年增長185.5%;其他投資完成10.12億元,比2008年增長376.1%;建筑工程完成投資257.14億元,比2008年增長441.6%;安裝工程完成投資13.47億元,比2008年增長337.3%;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26.30億元,比2008年增長144.9%;其他費用完成投資25.62億元,比上年增長185.3%。
“十二五”前2年(2011~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776.02億元,年均增長4.5%
2011年是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年,在“十二五”的前兩年中,全州強力推進“一場兩園十大工程”建設,著力強化投資拉動、著力改善基礎設施、著力壯大產業支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呈平穩增長態勢。一產完成投資28.52億元,二產完成投資299.7億元,三產完成投資447.8億元。由此可見,三產業占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導地位。
60年巨變:投資拉動跨越式發展
投資總量持續擴張
6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2147.9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億元歷時33年,近十億元歷時11年,突破五十億元歷時7年,突破百億元歷時4年(2007年達108.62億元);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一舉躍過350億元,2012年達到395.8億元。
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投資結構是產業結構的基礎和前提。60年來,阿壩州的投資結構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效果明顯。1953~1978年的26年間基本建設中,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為8.74∶58.59∶32.37。改革開放以后,加強了必要的調整,1979~2012年間基本建設中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為12.29∶76.02∶11.69。基建投資躍上新臺階。1952年,阿壩州基本建設投資僅為0.02億元,到2012年達到332億元,基本建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83.92%。
交通運輸飛速發展
縱觀60年,阿壩州發生了四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成阿公路、刷馬公路等建成,使阿壩州告別了無一寸公路的落后狀況;第二次飛躍:以“九寨溝環線”公路建成分水嶺,阿壩州形成了旅游公路網絡;第三次飛躍:利用國債資金建成的“通縣油路”、“國貧公路”,使阿壩州草地油路建設實現“零”的突破,草地縣公路狀況大為改觀;第四次飛躍:映汶高速、川主寺至汶川公路等建成,全州形成了東西南北全面貫通、各景點相互連接、暢通周邊的公路交通骨架網。
截止2012年底,全州建成大小公路1235條,公路里程達到8953公里。
災后重建取得重大成就
“5.12”汶川特大地震阿壩州全域經濟損失超過1800億元,災情慘重。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援建省市和社會各界的鼎力幫助下,全州共實施災后重建規劃項目2876個,完成投資944億元,一個脫胎換骨的嶄新阿壩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
人居環境極大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大幅提高。災區13萬戶重建住房高效完成,5萬戶牧民定居建設全部竣工,全州70萬群眾入住新居。206所學校、189個醫療衛生機構等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優質重建,群眾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面提高。
全州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整體提升。建成了汶川映秀、水磨、茂縣坪頭、牟托、理縣桃坪、甘堡等一大批災后重建精品亮點,通過以點連線帶面,全域推進幸福美麗家園建設。
重大基礎設施整體提升,發展條件大幅改善。境內19段國省干道1535公里道路上檔升級,6500多公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都映高速、成蘭鐵路、紅原機場、汶馬高速等重大工程或已建成,或正加緊推進;能源、通訊保障能力超過震前;水利、生態等重建項目順利實施。以“暢通阿壩”為標志,跨越發展的新平臺構建成型。
堅持在重建中調整結構,經濟發展實現新的突破。大力充實拓展“一體兩翼”經濟發展格局,特色農牧業加快發展;工業邁上集中集約發展軌道,鋁、鋰、硅、晶體新材料、電子磁材、鹽化工六大優勢產業強勢興起,循環經濟初成框架;新增4個國家4A級景區,新推出100個精品旅游村寨,阿壩旅游更具魅力,可進入性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