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倩
“玉在櫝中求善價”
劉燕對蘿卜寨的關注早在90年代就已開始。當時的蘿卜寨交通不便,旅游業還處在待拓展時期。汶川地震后,劉燕所在的四川東旭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旭譽)通過政府招商引資成為蘿卜寨災后重建承接單位,而受父輩影響對阿壩州尤其是汶川有深厚感情并對民族文化十分著迷的劉燕,在董事長王勍及董事鄭德峰的大力支持下,成為該項目的總負責人之一。
并非本地人的劉燕視這片承載過父輩青蔥歲月的土地為“第二故鄉”。多年來,蘿卜寨神秘、多彩的羌文化一直處在“玉在櫝中”的狀態,這讓堅信它在中國文化版圖上有著不可或缺性的劉燕深有遺憾。作為一名文化旅游職業人,劉燕及其團隊不斷用自己的方式,將羌族文化旅游產品化、產業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羌族文化。
然而,諸多文化與旅游有效結合及融接的問題,讓劉燕的構想多次受阻。雖根據既有情況,劉燕及團隊對蘿卜寨的現有服務設施、多功能服務區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聘請阿壩師專的羌族文化研究教授趙曦作顧問,參與具體的開發和建設。但這些景區打造的“填充式”工作,在無具體項目承接的情況下,并不能全面、立體地展現羌族文化。
“天下獨有蘿卜寨”
什么樣的項目最為合適?劉燕一言以蔽之,“天下獨有蘿卜寨”。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黃泥羌寨,至今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受外界文化沖擊最小的羌寨,蘿卜寨在川內多處羌族聚居區中羌族風貌較為完整。因此也成為外界關注了解羌族文化的最佳窗口。2013年,劉燕在從事多年羌文化研究的楊國慶老師的幫助下,提出“還原村莊文化”的打造理念,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肯定。
羌族人的實體建筑、生活習俗、勞動方式、民俗等一切原汁原味的元素,都會作為“村莊文化”的主體對外展示,最終實現羌文化具有可視性、可感性、可互動性。
“還原村莊文化”可行性有多少?旅游業帶來的現代文化會不會對原始的羌文化形成沖擊甚至將其同化?對此,劉燕沒有過分擔憂。“文化和旅游本來就是需要交融的,”劉燕說,“而且,旅游產品的打造理念、文化定位以及開發都是建立在以羌文化為主題的基礎上。”把整個村莊融入到產品中,村莊本身成為一個載體,村莊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延續,都有自己的故事向人們講述。
“世界羌文化名片”
在蘿卜寨的打造和開發中,劉燕及其團隊一直注重多元結合,通過國內、國際的大型活動廣泛宣傳。2012年,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超模齊聚蘿卜寨,親身體驗、展示羌文化。古老與時尚、民族與世界碰撞融合的主題迅速為主流媒體捕捉,蘿卜寨及羌文化的魅力隨之擴散。
為使蘿卜寨的旅游產業得到更大發展。2013年,在與四川大學戶外研究所合作的基礎上,在法國駐四川領事館高林副領事及四川大學韓海軍老師、鄧維老師的幫助下,劉燕將“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安全與健康高峰論壇”引進蘿卜寨。在汶川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組織了首屆“汶川蘿卜寨中國古羌定向探秘康體游”。此次活動的舉行實現了文化與體育的有機結合,集參與性與文化體驗性于一體,推出后反響熱烈。
一系列項目的啟動帶動了蘿卜寨旅游業、觀光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給地方百姓帶來實惠,為其創造了增收的平臺。
自承建以來,劉燕說,東旭譽公司對景區的開發作了深入的研究,邀請國內外旅游、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專業人士作了大量細致的前期調研工作,并制定了可行性開發方案和旅游景區開發整體規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工作繁重,但劉燕及其團隊依然熱情不減。
劉燕說她們公司的目標是將蘿卜寨打造為“成都的后花園”,最終成為國際性文化旅游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并將其作為整合川內羌族文化的突破口,打造成一張面向世界的羌文化名片。“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和我的團隊都沒退縮過,實現目標與其說是信念問題,不如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