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芳


成都市發展會展業的優勢得天獨厚。應依靠地理優勢和硬件支持,借鑒國內上海、北京、廣州會展業的發展經驗,通過稅收、土地等政策杠桿引進外資。同時注重營銷和服務,增強企業實力,加強隊伍建設,并結合城市特點和產業優勢,盡快培育特色品牌展會,分享會展盛宴。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經濟集聚和擴散效應,對提高舉辦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相關行業共同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促進經貿交流合作、擴大技術推廣的范圍和思想傳播等都十分重要,在我國被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會展業長足發展,成都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五個國際會展城市之一。
生產要素:基礎設施和人才資源
成都市現有的會展場館結構和功能相對合理,現代化水平較高,可用于舉辦各類會議展覽,具備發展會展業的基本硬件條件。其中非遺博覽園擁有展覽面積5萬多平米,專業會議廳約6000平米,可供上千人規模的會議和展覽使用。成都市體育中心占地140畝,足球場能容納4萬多觀眾。新竣四川省美術館總建筑面積19000平米,共6個展廳。
成都市科學技術競爭力居西部第一位,科技實力居全國第六位。市內高校科研機構密集,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蓉的科技人員153萬人,居全國第7,“兩院”院士將近60個,雄厚的科技實力為科技類會議和展覽的舉辦提供了驅動力。2012年,四川大學新增9個本科專業中,其中會展經濟與管理屬于西南地區第一個會展本科專業,將成為西南地區發展會展經濟提供智力支持。
需求條件:廣闊的內外市場
成都具有發展會展業的天然土壤
成都被稱為休閑之都,安逸、閑適的慢節奏生活使得成都人有時間、并喜歡逛會展。例如“新春年貨購物節”已經連續舉辦了17屆,其中2013年新春購物節以“過中國年,購世界貨”為主題,吸引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3700家中外企業參展參會,參展商品種類20萬種,觀眾及專業觀眾達280萬人次,交易總金額20.1億元。
因此,要充分發揮區域產業集中度高、基礎設施完善、資源聚集能力強的優勢,以大型國際會議和高端論壇、專業展覽、特色節慶為發展重點,推動會展企業集聚,打造成為會展場館設施先進、市場主體競爭力強勁、配套服務完善的會展核心區域。
總部經濟激發企業參展需求
總部經濟的核心是依托高端產業形成社會精英聚集的“智造”型區域,為高端商務服務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形成城市經濟發展的新中心。可以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含新世紀環球中心)、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為副中心,整合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天府博覽中心、四川省科技館、會議型酒店、專業市場等資源,形成“一主多副多館”的會展設施格局。
另外,以成都市青羊區為例,它大力實施“優二強三”戰略,走“產業高端,高端產業”之路,成為成都的總部經濟功能發展區,并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入駐企業最多、配套設施最完善的總部經濟基地。目前青羊區著力依托騾馬市密集的金融機構,大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打造中央商務區金融商務總部集群。依托金沙遺址,金沙“如意鳳舞”等文化創業項目,大力引進數字娛樂、演藝等文化創意總部,打造文化創意總部集群。依托工業總部基地、綠舟創意產業園等載體,大力引進研發設計總部和企業管理、營銷總部,打造青羊新區研發設計總部集群。展會現場是人、物、信息、資金密集交流的場所,這樣的形式有效減少“搜尋”的時間和成本,對利益相關者都省時省力,會展經濟和總部經濟相輔相成。
發展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進入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的加速發展時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內需為主”經濟發展戰略轉型,這些有利于發展消費型的專業展會,拓展會展市場。而國內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有利于推動成都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內容的專業展覽和會議的快速發展。
會展業地位提升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新興產業,會展業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促進廣告、會展業健康發展”。《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打造西部重要的商品交易和經貿交流合作平臺”。《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會展業納入先導服務業,提出要將成都建設成為中國會展名城。《成都市會展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一主多副多館”的發展思路,確認了中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的會展副中心的地位。成都市的會展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政策支持:舉足輕重
雖然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但政府在會展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通過發展基礎設施、開放資本渠道、培養信息整合能力等渠道能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會展業發展的政策。2011年四川省政府出臺《四川省加強管理服務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規定》,成都市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會展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中國會展名城。
設立了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并視會展業發展情況逐年增加。省財政對規模大、社會效益好、有發展潛力且定期舉辦的會展及重要會展、品牌會展的公共費用給予適當補助。市政府對凡規模達到3萬平方米以上的外來展會和規模達到1萬平方米以上的自辦展會,給予舉辦單位5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補貼。對國際或國家級重大會展項目來蓉舉辦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予以扶持。
稅收政策傾斜。《成都市地方稅務局關于會展業營業稅征收管理的公告》指出,對會展業營業稅實施差額征收,會展業務按“服務業——代理業”稅目征收營業稅,將會展業界定為代理行為,計稅營業額為組展單位直接向參展商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統一代理支付的場租費、展臺搭建費、廣告宣傳費、交通費、食宿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后的余額。
專門機構的設立。2010年成都市會展辦更名為成都市博覽局,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走在前列。建立了涵蓋宣傳、公安、交通、工商、衛生等30多個政府部門的會展“一站式”政務服務機制,在北京設立申辦展會的聯絡處,與相關部委和全國性的行業協會保持密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