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
頁巖氣的開發不啻于油氣領域的一次革命,如果不遵循科學規律辦事,很容易使頁巖氣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白白浪費大量的時間、資金還有精力,開采可能帶來環境污染。
幾年前,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實驗中心主任張金川外出開會時,總是隨身背著一塊神秘的黑色石頭。在現場,他會把這塊石頭扔進水中,讓大家看看這塊石頭在水中咕嘟咕嘟冒泡的樣子。
“如果只是用嘴說石頭里能出天然氣,大家都會認為這是開玩笑,但是直到他們看見水里的石頭冒泡,表明有甲烷釋出時,他們才相信了。”
這塊黑色的、會冒泡的石頭叫做頁巖,而張金川將石頭放進水里的舉動,是方便向大家解釋什么叫做“頁巖氣”。
頁巖氣就是人們熟悉的天然氣
所謂頁巖氣,就是保留在頁巖這種致密的巖石中的天然氣。天然氣以游離狀態儲存在頁巖石顆粒之間的孔隙或裂縫中,或吸附在頁巖中有機物的表面。它是非常規天然氣的一種,與“煤層氣”屬同一類。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于炳松告訴記者,開采出來的頁巖氣,就是人們熟悉的天然氣,只是這些天然氣儲存的地方不同,是在頁巖中而已。
頁巖氣的發現由來已久。1821年,美國在紐約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天然氣井,這口氣井恰好就在頁巖層。但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才開始將頁巖氣作為非常規氣的一個類型加以研究。
從2004年開始,我國開始逐步探索頁巖氣大致的分布輪廓。張金川說,我國頁巖氣聚集的目標區域是南方、華北—東北、西北和青藏地區。頁巖氣分布區域在我國南方大致呈“廠”字形分布,一橫就是指長江沿線、一撇主要指滇黔桂,中間這個節點就是在四川盆地,尤其是重慶。
于炳松告訴記者,“頁巖氣也是這兩年,人們才認識到它的價值。”雖是初來乍到,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頁巖氣,它是能源界中闖出的一匹黑馬。提起頁巖氣,能源界無人不曉。頁巖氣的開發不啻于油氣領域的一次革命。
頁巖氣幫助美國實現“能源獨立”
根據數據顯示,過去10年,美國的頁巖氣產量增長了11倍,如今可滿足美國近1/4的天然氣需求。光是在2009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就超過了中國同期所有類型天然氣年產量的總和。
頁巖氣的使用,大大減緩了美國國內能源需求的壓力,2008年該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出現了1977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而反觀國內,2009年,國內原油生產出現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中國在2008年已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2009年的天然氣供應缺口超過40億立方米。
“由于美國的開發,頁巖氣對國家戰略層面的影響逐漸被認識。”于炳松告訴記者,各界對頁巖氣的關注和期待與美國成功開發不無關系,頁巖氣給美國帶來一場“能源革命”,甚至可以幫助美國實現“能源獨立”,這讓頁巖氣儲量豐富的中國也看到了希望。
2011年,頁巖氣被國務院批準為第172個獨立礦種,政府頒布了諸多鼓勵補貼政策,對頁巖氣開發進行兩次招標,還為其長遠發展量身定制了“十二五”規劃。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頁巖氣的儲量也十分豐沛。初步的調查顯示,我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與常規天然氣資源相當。
開采可能帶來環境污染
守著頁巖氣這個“金礦”,人們自然就開始想方設法將它開采出來。2011年底,我國石油企業共建設了15口頁巖氣試驗井,其中9口成功開采到頁巖氣。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的頁巖氣開采還處于起步階段。比如頁巖氣勘探開發需要水平井分段壓裂等專門技術,而目前我國尚未完全掌握相關核心技術,突破關鍵技術尚需做大量工作。
“技術難點在于開發,因為它的開采方式,可能會造成污染,而且對水的需求量也很大。”于炳松說。
頁巖氣的開采方法叫做“壓裂開采法”,將一種由水、砂、化學制劑等物質混合成類似“雞尾酒”的壓裂液,會在高壓作用下向巖石噴射。天然氣會從被裂解的巖石中逃逸出來,被輸送回氣井表面。
但是,要在壓裂液中摻雜不同成分,包括支撐劑、防腐劑、生物促進劑等一些化學物質和藥品。這些壓裂液有可能會污染地下水體,而且水在壓縮后,還有一個往地表回灌的過程,這也可能對地面造成影響。
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發布的信息,盡管壓裂液的99%都是水,但由于液體總量太大,使得每個礦井中那1%的成分其實相當于57000升化學物質,在回抽之后,仍有85%以上的漿體留在地下。
為此,2011年3月,美國環保署出資600萬美元深度研究頁巖氣壓裂開采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據稱該研究將持續兩年,這是美國首次開展此類研究。
此外,根據《水資源和頁巖氣開發》報告顯示,頁巖氣在開發過程中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從美國經驗來看,鉆井和壓裂所需水量為500萬加侖,相當于1000輛卡車的運水量。另外,在作業過程中,壓裂液將回流至地表,而壓裂液中大都含有化學物質,如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開采頁巖氣首先需摸清家底
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麗也曾表示,我國水資源本來就匱乏,在重慶和成都這樣的地方都可能出現用水緊張的情況,更何況新疆和東北這樣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了。
另外,頁巖氣在開發過程中還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泄漏,頁巖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的全球變暖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因此如何控制氣體外泄也是未來開發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但是很早就開始研究頁巖氣的張金川卻有些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開發環節的技術問題被誤認為是最大的瓶頸,但頁巖氣的主要技術,就是水平井和壓裂技術,這些在國內都是成熟技術,只不過是以前沒有綜合在一起運用過。“一件事還沒有實際做就說有難度,我認為是不妥當的。”張金川認為,頁巖氣的開發技術問題,只要有人潛心研究,10年之內是能解決的。
頁巖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專家認為,目前對頁巖氣的熱情有些過熱了。
“對于這股異乎尋常的熱情,冷靜顯得尤為重要,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一窩蜂地去做。”于炳松說,美國從1970年代就開始研究頁巖氣,前期的地質勘探研究花了很長時間,而實際的大規模開發則很快,也就是近10年甚至5年內的事。
所以開發頁巖氣也要遵循科學規律。而它的科學規律就是要先認清它和常規天然氣的區別,它的存在狀態、富集規律以及形成機理等,然后從中國自身的地質條件出發,因地制宜地摸索適合我們自身的開采技術,決不能照搬國外的。“如果不遵循科學規律辦事,很容易使頁巖氣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白白浪費大量的時間、資金還有精力。”
而在劉小麗看來,我國頁巖氣資源稟賦條件較為復雜,與國外相比,我國經歷的地質運動較多,因此造成的儲存情況更加復雜。“目前頁巖氣開發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摸清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