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互聯網?業界的定義是雙數據通道驅動,包括固網和不斷升級的移動網絡,在雙數據通道驅動下的跨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跨智能電視的互聯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互聯網。
截止今年6月份,中國互聯網的網民數據已經接近6億,其中手機用戶達到了78%,農村上網的網民超過了1.65個億,新增用戶的增幅是全國網民的50%。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誰能夠為這些增速非常快的網民提供更符合大互聯網環境下的增殖服務,誰將更有機會獲得新的用戶和新的市場機遇。
數據對于大互聯網的重要性
在大互聯網里最值得關注的是數據。以電視產業為例,2013年中國互聯網的電視機售出量中智能電視會接近兩千萬臺。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的18個月里,裝有Android系統的盒子將會催化中國互聯網電視產業。互聯網創新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這也是2013年到2014年最值得所有人關注的互聯網創業和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機會領域。
通過迅雷網絡加速數據統計出的數據達到了16個PB。雖然這只代表了互聯網一部分的數據,但數據背后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點:一個是智能電視,一個是移動網絡,這兩個領域點的普及非常重要。目前除了互聯網電視,移動網絡也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提速,馬上就會進入4G時代。但是,今年3G移動網絡的資費是4兆固網資費的500倍,所以如何讓資費更加便宜成了一個新的問題,這時雙網的數據融合會帶來新的機會。
大數據下的智能云計算
PB數據的統計主要在迅雷的云加速網絡里體現。提到云計算,鄒勝龍解釋說云計算的直觀理解是在云端的數據處理,但智能領域里是通過大數據的挖掘來提高云計算效率的,所以云計算的精髓主要是體現在云端數據的分析,以及云端對數據、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學習上,從而實現最大程度云計算的資源優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譬如,在云端如果發現有同樣數據的時候只需放一份。這是很直觀、很簡單的一個數據挖掘和優化,它能大大節省存儲的空間,極大提高生產率。通過迅雷的云計算,每個視頻文件,每天大概有75%是不需要存儲的,而軟件數據則可達到70%~80%,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智能云計算的定義。
除了大數據挖掘以外,云計算自身的網絡建設也非常重要。鄒勝龍指出迅雷搭建的是一個分布式的、混合的結果。這里面包括迅雷部署在全國50多個城市、骨干結點超過上萬臺的CND服務器系列,有超過120億條、來自于450萬家網站的私人數據,通過軌跡則能實現例如加速轉換器的最大優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軟件,把個人手機、個人終端設備納入到人人參與的眾多模式云計算中,從而極大提升用戶效率,極大降低云計算成本。
云計算在互聯網中的應用
目前,云計算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例如云筆記、云安全,但是跟大容量數據相關的兩個最典型的應用則是云加速和云存儲。
云加速主要適用于大容量娛樂數據,在大互聯網下的跨端消費和快速獲得。而云存儲服務更適合私人小數據,也就是說照片、文檔和跨端的數據同步與備份。鄒勝龍指出了兩個重要的數據。一個是迅雷的云加速產品,叫“迅雷會員高速通道”。通過這個云加速體系,每天服務的數據加速是在16個PB左右(1個PB是1024個TB,一個TB是1024個GB),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還有一個叫“Dropbox”的云存儲公司,它在全球每天服務的上傳數據超過了10億次。
云計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商業模式,叫“免費增值模式”,它已經逐漸成為面向個人云計算的典型商業模式。免費增值模式主要泛指的是基礎服務免費向新用戶提供,增值部分則通過包月收費和通過流量收費實現。自費用戶一般在使用一段時間的免費基礎服務后過渡為付費用戶。
一般來講,當付費用戶的滲透率超過1.5%的時候,免費增值模式下的服務就可以進入到營運階段。鄒勝龍介紹迅雷的云加速和Dropbox的云存儲都采用了這種模式,同時也都實現了規模性贏利。
整個云計算領域,尤其是面對用戶的云計算,有非常大的商業前景。鄒勝龍表示迅雷希望通過技術上的創新和云計算服務,為四屏跨段的大互聯網提供免費的數據基礎服務,讓網絡大數據像水一樣自由、流暢和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