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互聯網的骨干網常年都處于傳輸很差或者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速度沒有保障。如今,云計算時代的到來使得整個互聯網的架構發生了變化。
在2013互聯網大會上,劉洪濤演講中最具總結性的一句話就是“最影響互聯網體驗的不是云和端,而是管。”云,即是指所有內容的云計算平臺放在云端。端,是指各種訪問內容的終端,近兩年內容終端的豐富性大幅度增加,終端的處理性能大幅度加強,中間的傳輸環節就是“管”。
網絡傳輸影響用戶體驗
在中國互聯網網頁過去的若干年中,有一些明顯的變化和發展,比如十年前網游的商業化為什么不是2007年而是2003年左右?為什么視頻行業是從2007年往后才有大的發展?為什么大多數用戶認為iPhone的體驗很好?網游行業之所以在2003年商業化進程大幅度加快,是因為中國的家庭寬帶發展,在這之前用戶都在大量的使用撥號,那個時代的網游或者端游沒有任何生存和發展機會,只有家庭寬帶和網吧發展以后使得這個行業商業化。在2007年左右,中國的家庭寬帶做了一次大幅的擴容,從早期的512,然后升到2兆、4兆,甚至10兆的升級,才使得家庭用戶在線觀看視頻的體驗得到保障,才使得視頻有機會發展。iPhone的使用其實也是受到了帶寬的限制,也就是用戶體驗的改善使得這些企業有機會成長。這也是云分發內容最基本的出發點。
“所以說,在中國互聯網的架構里,網絡傳輸速度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中國互聯網的傳輸現狀,使得很多用戶在上網的時候體驗不好,尤其是跨運營商訪問互聯網內容時會感受很差。而且根據數據分析,我國互聯網的骨干網常年都處于傳輸很差或者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速度沒有保障。在這樣一個傳輸速率比較差的網絡上,我們要想辦法去改善這種服務質量,讓用戶體會不到擁堵。”劉洪濤表示改善互聯網的速率是保障用戶體驗的根本。
如今,云計算時代的到來使得整個互聯網的架構發生了變化。劉洪濤認為整個互聯網的架構可以分為三類:“在運營商里面叫云廣端,就是把所有內容云計算平臺都放在云端。那么所謂的端指的是各種各樣終端設備,比如手機、PC、平板,近兩年終端的豐富性大幅度增加,有各類類似的終端出現,終端處理系統也大幅度的加強,那么中間的傳輸環節,我們叫做管,這就意味著所有來自于云的內容,能夠讓終端用戶有效訪問的話,必須要通過這個管,也就是運營商經常提到的管道化,就是指整個互聯網的中間傳輸環節。最影響傳輸環節,最影響互聯網訪問質量和用戶體驗的,其實不是在于云也不在端,而是在于傳輸過程,如果中間傳輸不好,再豐富的內容和再強大的終端都無法表現其效果。”
智能化管道是關鍵
傳輸過程其實是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它的前后兩端都有大公司在運作,大公司往往在追求創新,導致中間的管道需要更加追求技術手段上的創新,從而去改造整個中國互聯網。現在在運營商領域經常會提到智能管道的概念,所謂智能管道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在整個互聯網的傳輸環節上、網絡上,使得所有的內容可被否定,網絡可被管理、被優化、被定義。所以只有被管理優化和定義的網絡,才可能是智能化的。
智能化管道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幾個能力:第一,用戶本身和它的業務類型應該是可被感知的,在網絡上傳輸的這些內容應該被網絡本身所感知,以及了解傳輸內容。第二,網絡的資源應該以動態分配,而不是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整個網絡處于靜態,動態的網絡資源必須動態分配。這就需要智能控制,同時要為網絡上的業務進行分流。目前整個互聯網的骨干網業務,無論視頻、膠印,還是店商都處于混亂狀態,那在智能管道中就需要把業務進行分流。第三,網絡必須要基于CDN和云的技術,這樣才能使得基礎網絡和應用網絡有效的分離開,使得所有內部交換或者計算交換,不去到網絡的底層、路由器,或者是更大的物理層面,否則對于整個網絡的項目會造成影響。
“能夠在內容層面上進行直接的交換,那么這個網絡必須是可管的,可擴張的。這是我們追求所謂智能管道的一個必然方向。要內容進行優化,所有人都在努力解決傳輸環境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看來,互聯網傳輸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長期存在的數據集中處理和用戶分散訪問問題。隨著云計算的到來,數據的集中存儲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而用戶訪問越來越分散,這樣的矛盾使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永遠跟不上互聯網行業內容的發展速度和創新速度。由于這兩個矛盾的存在,使得整個互聯網的傳輸壓力越來越大,在云計算時代到來后,作為第三方的CDN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云,一方面是端”在劉洪濤看來,CDN公司應該把自己優化成一個云分發平臺,或者作為智能管道進行網絡服務。
通過智能云分發平臺,無論從物理層、社會資源層,還是增值業務層,都可以進行云化,在云化的基礎上,可以和其它各大云計算平臺進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