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新


有關布朗山的記憶,更多的是停留在對它古樹生茶的記憶上。布朗山的古樹普洱生茶總是帶著狂放不羈的個性,沖擊著口腔,留下深刻的味蕾記憶。布朗熟茶偶有接觸,但幾乎都是過眼即忘。這次與布朗熟茶的接觸,良久后,記憶仍清晰如初。
壓制于2009年的這款熟茶。剛滿3周的歲月對于崇尚年份的普洱茶來說,并無任何稱道之處。所以這里的“大家”范兒,取普羅大眾之意。這是款在繁多的普洱熟茶中有著某種代表性的茶。
年份不久,外包裝的宣紙依舊嶄新。宣紙包裝下的茶餅餅形周正、緊實,芽、葉、梗都清晰可見,呈較均勻的紅褐色,細嗅之下是較醇和的熟茶香。
投茶5克,蓋碗沖泡。洗茶的茶湯就已紅滟,第一道茶湯的湯色更是紅濃,尚透亮。啜之,茶湯順滑入口,口感干凈,無堆味、雜味等。第二三道的茶湯析出物更多,茶湯依然順滑,入口是類似棗香的滋味,稠厚感增強,茶湯有些許的苦尾。透明公道杯中的茶湯鮮有細小雜質,透亮度尚可,湯色色澤繼續加深,濃釅的紅讓人產生黑的錯覺。
第四五六道的茶湯色澤尚穩定,紅濃透亮,入口順滑尚醇厚。茶湯中的棗香感有減弱的趨勢,茶湯苦尾仍在。第七道開始,茶湯色澤稍有變淺,由紅濃變為深橙紅色,茶湯入口依然順滑,稍轉薄,茶湯苦尾難見。第八道后,茶湯色澤和滋味變化明顯,色澤呈深橙黃色,入口變為絲絲的甜。順滑,滋味轉薄明顯。
第九道將葉底放入陶壺中,嘗試煮飲。煮飲后的茶湯,湯色橙黃色,滋味稍后,苦尾顯。觀察葉底,舒展開的葉底發酵尚均勻,紅褐稍青,芽葉和頸梗的韌性都較好。無死葉燒心的現象。
關于這款布朗熟茶的品飲報告中,它的表現似乎偏平庸。但是對于僅有3年歷史的熟餅。并不能奢求太多。它的價值在于在如今的普洱熟茶市場上它所具有的代表意義。
首先,存放3年再上市,這代表著生產廠家有著對熟茶負責任的態度。此產品制作于2009年。2012年上市(云南省普洱茶協會對普洱熟茶的上市時間有著明確的行業規定,建議普洱熟茶制成后最少半年后銷售)。而深曉普洱之道的茶客們都知道普洱熟茶在制成3年后,各方面的品質表現方才穩定,也才能名副其實地被稱為普洱熟茶。生產廠家的負責任態度,值得贊賞。
其次,它標明某著名山頭純料古樹茶,但是否屬實難以判定。這也是目前普洱市場上較常見的營銷方式。不過雖無法判定這款茶的歸屬地,但就其在口感表現,算得上是款不錯的普洱熟茶。用料尚佳、倉儲干凈。在之后的醇化過程中。若倉儲得當,若干年后的表現應當是相當喜人的。
最后,這款茶是否來自布朗山。是否是純料古樹,都已不重要,對于消費者,質符其價地明明白白喝干干凈凈的茶才是重要的事。或許,回歸這款茶最真實的身份,大家的認可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