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吉
1. 秋季咳嗽
原因:小兒咳嗽多繼發于感冒之后,常因氣候變化而發作。中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為致病因素,秋季是一年中氣候由熱轉涼的過渡季節,多是燥邪活動旺盛的季節,氣候干燥,容易損傷肺經,常可導致小兒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
癥狀:臨床上常常出現秋季慢性咳嗽,特點是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癢,聲音嘶啞,潮熱或手足心熱,可伴有盜汗、舌紅、苔少或見花剝苔,脈弱且快。治療這類咳嗽,多遵循生津、滋陰、潤肺的原則。
護理方法: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流通,陽光充足。避免孩子接觸異味、煎炒、辛辣、煙塵等刺激物。避免煤氣、油氣等刺激,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復感外邪。
適當進行體格鍛練,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外感咳嗽初起,禁食生冷酸甜食品,以防加重咳嗽。不要吃辛辣的食品,以防燥傷肺陰。
適當休息,多飲白開水。
2. 便秘
原因:多因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或熱病之后津液耗傷,不能潤便所致。另一種是習慣性便秘,是經常性的排便困難,常為脾胃虛弱所致。在使用食療方法時,前者要清熱通便;后者宜滋補潤便,并注意培養按時排便的習慣。
癥狀:小兒便干、硬,排便時費力,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有時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為便秘。
護理方法:
多吃蔬菜、水果,飲食以清淡稀軟為宜。水果含有果酸可幫助消化,蔬菜能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適當增加一些有油性但不滋膩的食品,如牛奶、雞蛋、花生、芝麻等,油炸的食品應該限制,水果要適量,有時食之過多反而不利排便。牛奶中加些白糖或淡果汁、淡菜湯,可使排便通暢。
3. 皮膚瘙癢癥
原因: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有病理性原因,感染性疾病如旋毛蟲病、血吸蟲病等;肝臟疾病痛癢;小兒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均可致瘙癢,如確診為以上疾病,應進行積極的西醫治療。此外,貧血、自身免疫病、便秘等均可引起全身性瘙癢。飲食剌激、藥物過敏也可使皮膚痛癢;環境因素包括氣溫、濕度、季節及患者皮膚的干燥和萎縮等都可引起全身瘙癢。
癥狀:秋天氣候干燥,是皮膚容易發癢的季節,常常出現皮膚上無任何原發損害而只有皮膚瘙癢的皮膚病。
護理方法:
避免撓抓及用熱水肥皂燙洗。
注意皮膚清潔衛生,衣著以棉織品為宜。
飲食宜清淡,少吃辣椒、大蒜、胡椒等食物和魚、蝦、蟹、腐乳、罐頭等食品。
4. 秋季腹瀉
原因:入秋以后很多孩子腹瀉發病率開始頻繁,這是典型的由感染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癥狀:通常表現為發熱、上呼吸道炎癥、嘔吐等,腹瀉頻繁,便便呈洗米水樣或蛋花湯樣,少數孩子腹瀉甚至可持續20多天。
護理方法:
把好“病從口入”第一關,勤洗手,食用的水果蔬菜一定要徹底清洗干凈,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玩具的清潔。
不能立刻喂抗菌素消炎,因為對于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瀉而言,服用抗菌素不但絲毫沒有效果,更可能造成孩子腸道菌群紊亂,引發更嚴重的腹瀉。
做好孩子的日常飲食喂養和口服補液的工作,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當孩子出現口唇干燥、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5. 氣管炎
原因:支氣管炎通常是由子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秋季天氣復雜多變,如果孩子體溫變化過快,吸入煙塵、花粉、羊毛等刺激性物質都可能引起孩子支氣管感染。
癥狀:患氣管炎時有痰鳴音,咳嗽會加劇,喘鳴音也會變得響亮,如果黏液樣痰增加,出現黃白色的痰則表示已經繼發了細菌感染。
護理方法:
保證孩子充分的休息;保持室內環境的安靜、空氣的清新,嚴防室內污染。
調節飲食,刺激性食物會加重氣管炎癥狀,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如果孩子出現易疲倦癥狀,體溫發熱過高,出現持續性咳嗽,喘憋現象明顯等情況時,應及時送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