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波
摘 要:在陶瓷裝飾領域中,大多以精工細描地釉彩為主題,但是在古樸雅致的紫砂器上卻重古雅意味的陶刻。紫砂陶刻以刀代筆,以刻代繪,刀筆從容寫意,展現出陶刻藝術與紫砂藝術的精華。
關鍵詞:紫砂;山隨畫活;云為詩留;亞明四方壺;方器
1 前言
古往今來,紫砂茶具以得天獨厚的五色土制成,質地古樸純厚,不媚不俗,紫砂在全世界僅為宜興所獨有。紫砂發源于宜興,而紫砂之泥則產自宜興古鎮丁蜀的黃龍山。歷代藝人以大自然為創作源泉,吸收了其它傳統藝術的造型風格。小小的一個紫砂器,蘊藏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孕育了紫砂壺藝獨特的風格和內涵。
當文人與紫砂藝人理念以技藝相結合的同時,紫砂文化必將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紫砂作為一個地方代表性的工藝品,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紫砂藝人中能工巧匠不計其數,創造的紫砂藝術品更是奪人眼球的經典作品層出不窮,都將紫砂藝術包含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氣魄融匯于作品中,形成一種內在的生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紫砂壺的需求增加,對紫砂藝術品位與審美要求也不斷提升。在日趨發展的大千世界中,我們更應在壺藝的創作設計理念中,重視紫砂藝術的內在美。紫砂壺的許多造型都是紫砂藝人或者紫砂造型設計者精神所孕育,獨具原創性。其中的含義和意義都在壺中無言訴說。
2 “亞明四方”壺的裝飾特色
紫砂壺與文人雅士氣質相近,每一把壺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此壺壺身均勻,大氣堪稱壺中的君子,“亞明四方”壺原是畫家亞明與壺藝名家王寅春合制三款壺式,其中“四方壺”最為成功。
“亞明四方”壺,所謂“方非一式”亞明四方的造型變化,四方周正,輪廓分明,特別體現出方器壺造型中方正大氣這一特點,沉穩而內斂,莊重而大方,剛中帶柔,柔中帶剛,方顯君子坦蕩蕩的雍容氣度。具看外形,壺身大氣,中庸平和的四方形壺體。壺嘴自壺身上延展而出,到壺肩部,才走勢而出;壺把大義凌然,巍峨正氣;壺肩部走勢渾厚,有明顯的兩泥片交接之處,器身的走線微微弧曲,壺口平直,壺蓋造型如古代商周青銅鼎,壺鈕為橋鈕,中間中空,而中正仁和。
壺身重點突出陶刻裝飾藝術,一把要想設計的好,必然要對壺式、造型、工藝、裝飾、點線面、神、意、態等等,相互結合方可成為好壺。所謂“壺依字貴,字隨壺傳”,陶刻作為紫砂裝飾中必不可少的藝術手法,在這把“亞明四方”壺中發揮到極致。將金石篆刻之法之神髓淋漓盡致的演示在紫砂器中。刀法工筆與寫意之間走刀,刀法表現空間寬、變化大,既流暢又顯神韻。線條中有曲意蔚然,飄逸豪放不粗獷且有厚重之感。
對于紫砂器的裝飾,采用陶刻裝飾手段可以說是最為常見,也最為古樸風雅的,能夠見紫砂真摯、拙樸的意味,在此款“亞明四方”壺中運用的紫砂陶刻藝術手法,既可突出四方之純、剛、內斂、渾厚之意味,同時表現紫砂之技藝高超。
3 總結
陶刻裝飾在陶瓷藝術領域里,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裝飾技巧。在陶瓷裝飾領域中,大多以精工細描地釉彩為主題,但是在古樸雅致的紫砂器上卻重古雅意味的陶刻。紫砂陶刻以刀代筆,以刻代繪,刀筆從容寫意,展現出陶刻藝術與紫砂藝術的精華。
紫砂壺不僅僅是一件具有觀賞性的茶具,更是一件紫砂藝人賦予靈魂的藝術品。其中,體現的氣魄和感情乃至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無遺表露了其精神力量。在偌大的紫砂世界里,讓思想奔放馳騁,千百年來,這一讓人心態平和的品茶文化,一點一滴顯示其高雅涵養,使得紫砂藝術涵養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