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小
張之洞是晚清名臣。在清末那個腐敗的職場里,漢人備受歧視。但身為漢人的張之洞一生都在升職,從普通官員一直做到宰相,從沒摔過跟頭,更沒受過處分,是不折不扣的職場達人。他的“升遷術”,值得每一位職場人士學習。
不屈不撓 堅定信念
張之洞出身知府之家,算得上一個“官二代”。他12歲時就出版了個人詩集,成為最當紅的暢銷書作家,26歲時正式進入晚清職場。雖然入職時已小有名氣,而且學歷高、家庭背景好,但張之洞并沒有得到皇帝重用,只能做些監考等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他從來不挑三揀四,再簡單的工作,他都勤勤懇懇地去,而且比別人做得出色。工作之余,他還經常給皇帝寫信,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兒他搶著干。別人笑他傻,他也不介意,繼續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他的勤勉和才干終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先提拔他做了國子監司業(大學副校長),然后又破格提拔他為禮部侍郎,后來做到山西巡撫、封疆大吏、湖廣總督,一直到宰相。
不被暫時的困難所嚇倒,身處逆境依然不屈不撓、堅定信念。無論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張之洞始終把工作做得比別人都好。現代社會,像張之洞這樣的員工,也許會被埋沒一時,但絕不會埋沒一世,老板需要這樣的人扛大梁。
多干實事 鞏固地位
張之洞是個實干家,從來不在皇帝面前吹噓自己的能耐。到外地招聘,別人都忙著收受賄賂,趁機大發考生財。他卻反其道而行之,誰給錢都沒用,誰有才就用誰。結果,他一下子就招來了上百個專業人才,樂得慈禧合不攏嘴。他在山西做巡撫時,面對的是一大爛攤子,他沒有叫苦叫累,而是頂風而上。先是禁煙,然后清除腐敗,興辦學校、工廠,研發武器,發展紡織工業。最終,把山西變成了全國業績最突出的省。
法國入侵時,張之洞任兩廣總督,親自督促作戰,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為前線供錢供糧供彈藥,還向慈禧推薦了幾名帶兵打仗的將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晚清打了歷史上唯一一次大勝仗。慈禧越來越倚重張之洞,哪里有困難就把他往哪里搬,而且每一次都升職加薪。
實干永遠沒有錯,在現代職場也一樣。只有踏踏實實做事,做別人不能做到的事,你才能成為公司內部不可取代的人才。
寬容大度 顧全大局
人紅是非多。張之洞升職速度如此之快,自然引起別人的嫉妒。李鴻章生怕他超過自己,便處處和他過不去,拉攏他的下屬暗地里搞破壞,在慈禧那里告他的黑狀,搶奪他的工作業績,不給他撥經費,兩人為此斗了一輩子。當朝廷派二人合力修鐵路時,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避免出現差池,張之洞放低姿態,很虛心地對李鴻章說:“修路我沒經驗,一切還要仰仗您了。”這番話讓李鴻章非常受用,他暫時不再找張之洞的麻煩了,修路計劃得以實施。
與袁世凱共管軍事時,袁世凱派人監視張之洞的日常會客情況,想借機抓他的小辮子。事情敗露后,他未找袁世凱理論,也沒有告他的狀,而是匆匆搬家了事。在百般忍讓下,他和袁世凱沒有發生任何沖突,沒有因私人矛盾貽誤工作。
在現代職場中,不管同事多么不可理喻,你若因此影響了工作,老板就不高興。人事矛盾隨處有,但和工作比起來,一切都是浮云。
嚴于律己 打造團隊
張之洞從來都是不拘一格選人才,那些沒有家庭背景但能力突出的人,他卻破格錄用。他的團隊人數是晚清各大臣中數量最多的。這些人對他忠心耿耿,執行力特別強。他自己清正廉潔,從不貪污受賄,而且少吹噓、多做實事,所以,團隊里沒有浮夸風,下屬都兢兢業業,很少犯錯。他的軍功章里有這些下屬的一半。
戊戌變法時,張之洞的下屬打入光緒皇帝內部,掌握了最新動態。這樣,他才沒有站錯隊,在重大人事變動中躲過一劫。除了下屬,他的團隊還有各部門領導或同事,這些人都能在關鍵時候給予他幫助。他被人彈劾時,劉坤一上了道奏折,為他洗刷了冤屈。
一個人戰斗永遠都比不上團隊的力量。只有團隊擰成一股繩,團隊里人人都出力,才能讓業績像坐了火箭一樣快速飛漲。拒絕英雄主義,管理好團隊,升職也就進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