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康阜
摘 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危害的植物保護措施。青陽縣自2005年以來,利用支農資金建立各種類型的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8個,開展水稻病蟲綠色防控。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實踐表明,實行土地經營權的集中流轉,實行規模化種植,不僅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且有利于實施病蟲綠色防控,保障農產品安全。
關鍵詞:水稻病蟲;綠色防控;規模化種植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9-91-02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危害的植物保護措施。推進綠色防控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實施綠色植保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暴發幾率,實現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而且有利于減輕病蟲危害損失,保證食品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1 實施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范主要內容與效果
1.1 主要內容 我縣近年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范主要采用選用豐產抗病品種防病技術;種子處理預防病蟲技術;科學田管、測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術;燈光誘殺害蟲技術;保護利用天敵技術;生物藥劑防治技術和總體用藥防治技術等。
目前已在全縣7個鄉鎮的17個行政村建立各種類型的農作物病蟲防控示范區8個,其中水稻病蟲綜防示范區6個,茶葉病蟲綜防示范區1個,蔬菜病蟲綜防示范區1個;成立各種類型病蟲專業防治隊26個,安裝頻振滅蟲燈1 200多盞,太陽能滅蟲燈100盞;全縣擁有機動噴霧器750臺套,服務面積5 300hm2。其中水稻病蟲專業化防治面積已經達到4 000hm2,約占水田面積的5%,輻射面積6 500hm2。
1.2 防控效果 通過綜合措施的運用,示范區水稻生長穩健,葉色清秀,病蟲害輕,稻田益害比高。2011年,示范區除秧田期預防用藥和個別低洼地區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沒時間過長,發生莖基腐病以外,絕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藥。經農技中心進行測產,示范區一季稻667m2產量614kg,較全縣平均單產502kg增加112kg,增產率22.3%;雙晚示范區667m2單產為523kg,較全縣平均產量416kg增加107kg,增產率25.7%。示范區單季稻和雙晚病蟲防治用藥次數較非示范區分別減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藥量分別減少81.7g和42.0g。病蟲綠色防控措施的綜合運用,減少了農業投入品對農產品的直接或間接污染,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性。有關專家對我縣實施水稻綠色生產和病蟲綠色防控工作給予一致肯定。2011年6月,青陽縣申報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縣”創建,縣政府將水稻綠色生產納入規范化正常化工作。2012年9月25日,青陽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縣”創建工作通過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縣”創建的驗收進一步證明了我縣水稻病蟲綠色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績。
2 存在問題
2.1 對防控工作認識不足 農戶分散經營,承包面積小,對栽培管理中病蟲綠色防控重視不夠。有的農戶認為自己種自己吃,能填飽肚子就行,用不著費那么大的氣力。
2.2 田間管理不規范 品種多亂雜,抗病性差;播種期參差不齊,3月中旬到6月下旬都有農戶播種,“橋梁田”多;栽培管理水平不一致。有的靠天收,有的長期灌深水;有的大量施肥,有的只施氮肥。稻田葉色深淺不一,高矮不一,生育期不一致,病蟲發生種類和嚴重度也不一致,大面積統防統治難以避免盲目用藥的問題。
2.3 農田基礎設施差 澇不能排,旱不能灌。
2.4 投入不足 點燈滅蟲和機防設備存在著重投入,輕維護的情況。滅蟲燈存在著安裝成本高和維護費用高的問題,頻振燈一般使用3a后故障率顯著增高,需進行全面維修,大量更換燈管;太陽能燈蓄電池維護要求嚴格,使用成本高;每盞頻振燈的年平均使用、維護費在130元左右,1 000盞燈即需13萬元的支出!在高壓電網損壞或電網清理不及時的情況下,害蟲殺滅率大大降低,使燈區周圍作物上害蟲數量增加,為害率增高,致使農戶認為滅蟲效果不好,有的甚至故意損壞燈具滅蟲燈一般對內源性和趨光性強的害蟲誘殺控制效果較好,而對其他害蟲的控制效果較差。許多農戶認為只要裝了燈害蟲就不發生了,水稻生長期對病蟲發生情況不管不問,致使稻飛虱、卷葉螟等害蟲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2.5 勞動力不足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務工經商,“統防統治”中存在著合格機手少,機動噴霧器沒人用的情況。
3 防控對策
3.1 提高推行規模化種植對開展病蟲綠色防控的必要性認識
3.1.1 有利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規模化種植的大戶注重生產效益。尤其是注重新品種、新技術的采用,關心什么品種好、怎樣種才能高產優質價格高;什么設備效率高,節約工本,怎樣管理才能使莊稼長得好少生病蟲,因而他們對農技人員提出的生產管理意見會認真采用。(1)有利于推廣應用抗病、高產、優質良種。(2)有利于先進適用輕型栽培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如工廠化育秧、機械插秧,機械直播、機械點播等輕型栽培技術,不僅節約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因而很受規模化種植戶的歡迎。(3)有利于科學施肥。能充分利用各種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的面源污染,降低生產成本。
3.1.2 有利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 規模化種植的大戶愿意投入資金,進行土地平整,完善道路和灌溉體系,實行溝渠配套,從而促進科學水管,適時排灌,避免一家一戶種植管理時出現的你排我要灌,長期灌深水,從不烤田的情況;實現道路暢通,保證機耕、機插、機收、機噴等大型農機設備的使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規模化經營更易得到財政資金和項目資金的扶持,進行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
3.1.3 使農技服務效率提高 目前我縣有近5萬個農戶,平均1戶承包的土地面積僅3hm2,而一個承包大戶所承包的土地面積在10~150hm2,平均在30hm2左右。就技術服務而言,過去一個農技員跑100戶的承包面積,現在只要跑1戶就行了。這樣他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情況調查和服務指導了。
3.1.4 有利于農業生產機械化 規模化種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噴藥機械進行防治,如擔架式噴霧器、煙霧機、甚至是輕型飛機的使用。規模化種植,在管理上有專門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員,他們熟悉施藥機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僅機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進行科學使用和維護,適時保養,不易損壞,維護成本低。如本縣有一個行政村,在農發項目中我們給每個村民組按面積配備了1~2臺噴霧器,并進行了機手培訓。后來有的機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蟲防治季節,農戶輪流使用機器,有的機油型號使用不對,有的操作不規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損壞較多;有的組沒有強勞力背機器,只得繼續使用手動噴霧器打藥,造成資源的閑置浪費。
3.1.5 有利于病蟲綠色防控措施的綜合運用 大面積種植,品種、播種期和肥水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病蟲害發生也大致相同,有利于采用相同處方,同期開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了農戶分散種植中常發生的品種雜、播期亂,生育期參差不齊,病蟲發生不一樣,而導致的盲目用藥、亂放炮的現象。另外,生產上應用較普遍的燈光誘殺和性誘劑誘集技術,也要求面積相對大,使用時間長,管理規范,且要有一定的持續性,在分散承包經營中,常難以做到持續進行,而且日常管理上也難以規范,不能發揮應有的控制效果。
3.2 推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促進水稻病蟲綠色防控 通過近年的示范區建設,我們體會到,要真正實施病蟲綠色防控,必須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權流轉,將農戶分散經營的田地集中到有經濟實力、有技術、懂管理的種植大戶或農業公司中,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如我縣的新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經營承包了近200hm2土地,其中水田167hm2,魚塘33hm2。近兩年公司投入近千萬元,對原來高低不平、形狀不規則的稻田進行標準化整治;抓路網、水網建設,修建了近5cm的機耕道路,架設高、低壓線路12km,安裝變壓器3臺,總容量達950kW,擴建了2座大型排灌站,3座小電灌站,安裝頻振滅蟲燈30盞,太陽能滅蟲燈30盞;購置中大型耕整機4臺,聯合收割機2臺,高密度插秧機3臺,機動噴霧器10臺。另外,還谷物自動烘干機2套,日烘干能力達60t,全自動稻米加工設備一套。公司還引進了黑山羊,建設了標準化養豬場,養殖四大家魚近5百萬尾,實現了“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通過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實現環境內物質、能量的良性循環。公司通過規模化種植,綠色防控措施綜合運用,促進和保持了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增加了水稻產量,關鍵是提高了品質和安全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其稻谷收購價格達5元/kg,稻米售價達12元/kg,均比常規稻米價格翻一番。
陵陽鎮南陽村是我縣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全村有2個稻米生產合作社,一個市級優質稻米生產龍頭企業。也是我縣開展病蟲綜合防治較早的村之一。在縣財政和農技部門的支持下,2006年即開始利用農發和新農村建設資金,進行道路和水利興修、點燈滅蟲,實施病蟲專業化防治,全村安裝頻振滅蟲燈近60盞,配置背負式機動噴霧器25臺。通過農民科技培訓,提高了廣大村民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水平;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稻草還田和冬季種植綠肥等沃土措施,減少了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采用優質、抗病良種、健身栽培和點燈滅蟲等綠色防控措施,使稻瘟病、二化螟等主要病蟲發生程度明顯降低,病蟲防治次數和用藥量均比過去減少50%以上。由于該村生產的稻米品質好,無污染,經檢測達到綠色稻米要求,受到市場的歡迎;通過訂單生產收購,為廣大農戶帶來實惠,也給稻米生產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