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春
摘 要:磨課,是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高頻詞之一。磨課的主要內容包括磨理念、磨細節。其中,課堂細節是磨課的重要環節,一般包含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資源選用、板書設計、教師激情等方面。
關鍵詞:磨理念;磨細節;激情
隨著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開展的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上精品課、上好課成為學校對教師的普遍要求,成為一個上進教師的追求。為了上好一節課,教師要進行大量的課程研讀,必要知識準備……磨課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此,磨課,也就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學校教研活動中的高頻詞!一大批教師在“同課異構”“一課多輪”的磨煉中,積累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設計、說課稿、教學反思、媒體資源等,有了這些成長記錄,許多有思想的教師便撰寫經驗總結、教研論文、教學敘事等,使自己成為會講(講課)、能說(說課)、善寫(寫反思)的優秀教師。究竟如何磨課?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磨理念
這里指的是教師是否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的課程理念。結合課堂,就是看教師是否走進了學生內心深處,是否走進了教材的本質。走進學生,要求教師與學生在情感上應該沒有距離,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是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學習全過程中來,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師生交融,氣氛活躍。走進教材,要求教師準確把握三維目標的定位,對教材的內涵與外延了然于胸,既要深入領會教材本質,又要跳出教材教教材,辯證地看待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磨細節
1.磨教學設計,環環相扣
教師的備課,要依據《綱要》《課標》和教材,但是不能唯《綱要》和《課標》、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二次開發教材,要發揮出自我,要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來,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你的課堂有無窮魅力,讓聽課的專家、領導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找到有悟性的您”。一般來說,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資源準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預設、問題及過渡語預設、板書設計等。同時,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還應該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1)有深度。教師能緊扣課程標準,深鉆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內涵與外延;能深度分析學生的學情,找到教材與學生的鏈接點,準確定位“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流程,恰當地選用教學資源。
(2)有新意。能跳出大多數人的思考模式,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來設計教學環節、問題和板書,讓聽課者能從中發現教師對教材獨特的理解和思維方式。但“新”的前提及最終目標是:能較好地體現學科教學特點。
2.磨教學語言,回味有余
教學語言主要是指一個教師授課語言的修養和藝術。教師語言藝術的魅力和情感的投入,可以催開新花蕾,可以譜就新華章,可以鑄造新輝煌。它像一根火柴,能點燃學生的希望,點燃學生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夢想。它似一把扇子,能把學生的激情扇起來,能把學生智能的火花扇起來。這說明,教師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與壞。我認為,在磨課過程中,要重點磨教師的過渡語、評價語言和問題設計。過渡語要承前啟后,巧妙鏈接,簡潔明了,一語中的;評價語言要富有啟發性、激勵性,如磁石般,讓學生回味無窮;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表述準確、清楚,讓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問題的提出,不能讓學生產生歧義。
3.磨資源選用,恰到好處
資源選用的作用應是輔助課堂教學,不能喧賓奪主,導致教師“圍繞課件來進行教學設計、圍繞課件的展示來進行課堂教學”,讓課堂“見物不見人”,成了課件展示的交流會,學生的參與度大大缺位。所以,資源的選用應是恰到好處,必須要用的地方,有選擇性地用,有針對性地用。資源的制作應力求設計精美,繁簡適度,不宜過于花哨,以防分散學生注意力;資源演示,教師課前必須反復演練,做到能熟練地操作相關電教設備,準確地定位資源內容。
4.磨板書設計,工整優美
課堂板書,要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不宜太多太雜。課堂板書應做到以下兩點:(1)內涵,真正讓板書成為教學內容的“眼睛”,學生能透過板書感受到教學內容的精髓;(2)美觀,通過漂亮的造型和工整的書寫,滲透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5.磨教師激情,張弛有度
課堂需要激情,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但教師的激情,必須張弛有度。因為“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引導、點撥和促進的作用!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就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少上課是要教師放棄話語霸權,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的留給學生。滴水不漏的課,是教師的“匠心獨運”,可以讓聽課者刮目相看,但很難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質疑追問的機會。這樣的“好課”展示的是教師,學生只不過當了一回群眾演員。教師可將這種激情轉變為隨機應變的能力,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循循善誘,有的放矢地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學習的情緒推向高潮。我認為,激情是投入,激情是愛的釋放。
(作者單位 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武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