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娟
寒來暑往,匆匆已是二十個年頭。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每日行走在喧囂的校園中,兢兢業業辛勤工作的同時,總覺得在忙碌中缺失了點什么。二十年的教學生涯,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體會,但這一切,往往如茫茫夜空中的星芒一閃,轉瞬就消逝在日常教學工作忙碌的河流之中。
這個暑假的我是忙碌的,亦是幸福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第八期的學員,我暫別忙碌的語文教學實踐,沉靜心靈,重新拿起書本、講義,還有那久違了的“班長、組長”的稱呼,仿佛又回到了充滿希翼憧憬的學生時代。在各位專家前輩的悉心指導下,在許多優秀同仁的耐心指點中,我回顧過往,告別浮躁,聆聽智者的聲音,思索自己的語文之路。
身處一線,我們習慣于日常的忙碌,埋頭走路,很少抬頭看天,以至于忘了思索,迷失了方向。而培訓就如同遠行路旁的一個大樹陰,提醒我們這群行走在教育路上的人歇歇腳,聽聽“大家”的感悟,與同行交流自己的困惑,想想我們現在的“忙碌”是否有益學生和老師的成長,是否體現著教育的真諦,是否與我們的教育目標漸行漸近?
一、靜心聆聽“大家”的聲音,且思且行
這次培訓堪稱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專家們的引領可謂是語文老師的滿漢全席。徐俊博士的《三思而行——語文課改十年之批判與重構》的專題講座讓人回味無窮。徐博士通過內化融合而成的九大見解,著重談了“教學常態的反思——語文課改十年目睹之怪象”。 余琴老師談了“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策略”,她從“高處著眼 明確習作目標”和“小處入手 教學舉措得當”兩方面進行闡述,向我們羅列了各個學段習作的要求,讓我們懂得要從整體的高度了解習作的目標序列,而教學舉措則要從小處入手。鄭方明老師的“怎樣教小學起始年段學生寫好字”,為一直在寫字教學思索的我撥云見霧。景洪春老師的《基于學情的教學內容的確定》讓我們“以生為本的本色語文”之路走得更踏實。蔣軍晶老師指向“體驗”“表達”“思考”“策略”的《多面向的閱讀教學》講座,詼諧幽默,談怎樣和孩子在聊書中分享閱讀的快樂。
聽著“大家”們的侃侃而談,我猶如洗滌了一遍心靈,心中似清泉涌動,雙眸被清泉擦亮,在前路上看到了曙光。細細品味,余香裊裊。專家的細微之處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反思,促我奮發。關注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才是真正的課堂——去掉矯揉造作,去掉濃妝艷抹,細品草根的真實,感受真情流露。為人師,傳道、授業、解惑,真正的課堂缺一不可,這當中不只是知識的灌輸,還有人性的還原。回顧往昔,我不禁思緒萬千:教學困惑如同道路上的小石塊總是隨處可見,我們已習慣對其“避之”。為什么“大家”卻要把它拾掇起來,細細地研究一番,并找尋攻克的辦法,“點石成金”呢?這就是“大家”時時有一種挑戰的心,時時有一種創新的沖動。我們應該像“大家”那樣做一個教育的探索者,且行且思,行思結合,行中累經驗,思中出智慧。
二、潛心走進名師的課堂,本色本真
培訓活動中,我有幸一睹浙江名師張文強的風采,他給我們展示了人教版第八單元“異域風情”的最后一課《彩色的非洲》,這是一篇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觀的略讀課文。一堂睿智大氣的優質課,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翩翩風采。聽名家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感受著新課程理念的和風,沐浴著新課程改革的陽光。親臨名師課堂,感受最深的是,在課堂上,他們會隨著學生的激動而激動,隨著學生的興奮而興奮,隨著學生的思慮而思慮。于是我靜坐細思,終于發現,那全都緣自于他們的投入,對文本的投入,對教學的投入,對學生的投入。他們從沒有哪一次把自己當作是高高在上的引導者,指揮學生進行課上的學習;也從沒有哪一次,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位置上,在課堂上冷眼旁觀學生的表現。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持久肯定的情感,那么學生就能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的交流,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色語文中抒寫本真人生。
走近名師,反思油然而生,反思中豁然有些“開悟”,從困窘的糾結中,我仿佛一下子走了出來——“講得太多,不敢放手”還是弊病所在!無論環境多惡劣,都不是自己追尋課改失敗的借口。畢竟課堂是自己的,很多時候也勸自己走得慢一點、更有耐心一點;學生做得多一點,自己講得少一點;課堂容量少一點,學生學得精一點……
如此下去,總有到達理想課堂的一天。
我曾在糾結中懷疑過改革,而現在換一種心境,再聽《寂寞沙洲冷》,竟然也能聽出除了悲壯以外更加感人的力量,在學習中看到了朦朧的希望和曙光……有了塔尖上的思考,有了心中的愿景,海闊天空的那一天還會遠嗎?
三、全心融入實踐的活動,智慧成長
本次培訓,每個小組需有40%的老師進行課堂展示,在此基礎上,小組推選一堂精品課進行賽課。在這一過程中,同行們用心與心,用思想與思想,架起了一座座智慧的橋梁!一個個新穎詳實的教學設計和專家們精彩的點評,讓我領悟到教育的精髓。
我們第二小組的成員在蔣根良導師的引領下,積極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去。組員們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探討,大家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理念與設想,對課時目標、教學內容等做出了合理的安排。晚上,磨課的老師積極投入到準備工作中去。第二天上午,三位老師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盡管準備時間倉促,但老師們的課堂卻精彩連連,贏得了導師的認可,博得了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課后,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辯課,大家本著對語文教學的熱情,在蔣導師的智慧點撥下,認真地將在教研探討中產生的問題進行交流,群策群力,以期將教學設計最優化。在交流研討中,一束束思維的火花得以激烈碰撞,組員們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老師們摒棄一些傳統教學的不足,大膽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以生為本,讓課堂充滿活力與張力,充滿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發展。這個過程中,我更新了理念,我思索著課堂,我收獲了友誼與集體的智慧。
緊接著,小組出線的6位老師分兩組進行了課堂教學比賽:我們組馬曉燕的《生命的藥方》、宋玲燕的《一件運動衫》,以學生的視角立意,理念新穎,注重生成,顯現了老師扎實的功底,并獲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本人也有幸引領了《我愛故鄉的楊梅》,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理念的指導下,我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抓住楊梅的特點,引領孩子把水果寫得“有形有色,有情有味”。本色靈動的課堂,得到了老師們的充分肯定,榮獲一等獎,而我也在智慧的碰撞中不斷成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將在專業成長的漫漫長路上,厚積而薄發,讓孩子們美好的一天,從一節語文課開始;讓孩子們美好的一生,從熱愛語文開始;讓孩子們最美好的回憶,始終都有美麗的語文相隨!
堅守,不過十多天,似水一樣流淌,不可遏阻。一年一場輪回的時間,能遇見一場煙火般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即使結局是煙花熄滅,但終究在暑氣蒸騰的天空中綻放了笑臉。我們在哪一年可以用一種邂逅、一個決定、一種學習,從而可以改變一生?
江南的這個暑假,百年不遇的灼熱。室外的溫度高達四十多度,汗水如珠子一般地流淌。培訓中,學員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收獲的喜悅,這是思想的蛻變,這更是對踐行語文之路的一種堅定的信念。十多天的培訓,時間雖短,我卻收獲滿滿,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一筆永久的財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懈努力,將專家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以生為本,關注孩子、傾聽孩子,讓本色課堂靈動而高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將不斷地超越自我,寧靜致遠,徜徉于本色本真的語文教學之路!
(作者單位:浙江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