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萍
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閱讀教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讀作為一種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同行的重視。閱讀的質量也將對語文積累起到直接的奠定作用。鋪好一塊語文閱讀基石,定將成為“語文”這條漫長求知之路上的“大貴人”。本文試著從閱讀教學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處,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咀嚼文字,發揮語言魅力
教師富有磁性的語言魅力,直接關系著學生在課內、外閱讀的寬度與深度。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和語音去感染學生,讓其感受到閱讀的有趣與好玩。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教給學生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通過文字的刺激,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課文講解中,把文中出現的“輕輕地、轟隆隆”等詞,讀得繪聲繪色,并結合想象,試著說一說找找感覺,以充分感受祖國文字的滋味與樂趣。
二、閱讀激趣,畫、曲、想象并重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看著畫面,聽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加上生動的語言描述,豐富聽覺的感受。語言支配著想象,把學生帶入漓江畔的情景中,體驗漓江的寧靜。在學習“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一句時,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作畫。畫面、曲子、語言深深吸引著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想去自主地閱讀。
三、情理攜手,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例如,在《普羅米修斯》一文中,“當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戴著鐵環,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鷲鷹永無休止地啄食著他的心臟”,通過自由讀產生情境體驗,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感悟普羅米修斯堅定的意志,為人類造福的大無畏精神。悟出的理和共鳴的情相互擊撞,讓學生在課內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隨心所欲,我行我素式的閱讀
閱讀的關鍵是學生,學生的重頭是讀。讓學生放肆地讀、隨心所欲地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美德,把“閱讀”變得滿滿當當,才能與文本同呼吸,與生活同命運。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徜徉、遨游。
總之,看似簡單的閱讀課并非單純的知識傳遞課,也是求知路上的不斷積累與雕刻。閱讀課讓我們懂得,學好語文靠建筑空中樓閣,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閱讀的基石越牢固,閱讀之路就越平坦且精彩不斷。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莫洛托乎提于孜鄉武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