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奇
摘 要:《票據法》的頒布實施,對于規范票據行為,保護票據活動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票據法》也存在著某些制度設置不夠合立理的缺陷。現對票據權利存續期間的沖突與解決方法做些探討。
關鍵詞:票據制度;票據法;對立性沖突
引言
我國《票據法》自1995年公布之后,對于規范票據行為,保護票據活動中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票據法》也存在著某些制度設置不夠合立理的缺陷。已有不少學者對票據法的某些問題提出質疑和建議,因此,根據現有國情、參照國際立法經驗,健全和完善我國票據法律制度已成為目前的重要任務。
1 票據權利存續期間的沖突
對于當今的經濟體系來講,票據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我們國家目前的相關法規,主要是199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票據法以及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根據票據法的規定以及對1988年的《銀行結算辦法》進行修改而制定的新《支付結算辦法》。因為它們的創制意義以及偏重方向是不一樣的,因而就會導致其在規定以及使用方向上存在一些不同之處。由票據法和銀行結算辦法為基礎所構成的我國票據法律制度,兩者存在對立性沖突,而且已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應致力于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將對立轉化為統一,以減少票據與結算活動的矛盾和糾葛,促進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效率進一步提高。
所謂對立性質的問題,它是說《票據法》和目前銀行的結算措施,對相同的票據活動具有不一樣的論述,其適合用到的區域不一樣,進而干擾到相關法規的威嚴性。它是目前矛盾中最為顯著的問題。
關于銀行對尚未解付款項返回企業時間與票據權利存續期間的不同規定而產生的矛盾。《票據法》規定銀行匯票、本票的票據權利消滅時效為2年,支票為6個月。但在超過提示付款期而未超過票據權利時效期間時,付款人和承兌人仍有付款義務。《票據法》規定匯票的提示付款期為一個月(或10天);本票付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個月;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為10天。舊《結算辦法》規定銀行匯票、本票出票1個月后尚未解付即可將款項返還企業,而新《結算辦法》對此未做規定,目前銀行實踐操作過程中處于兩難境地。按照《票據法》的規定,銀行匯票、本票的出票行做為出票人,在2年內都應承擔向持票人付款的責任,照此辦理,銀行如將企業到期解付款項2年后才返還,將不利于企業資金及時、充分發揮效益,也會招致企業不滿。新《結算辦法》對此未明確規定,可能是考慮到《票據法》的規定。目前,通常做法是,由企業出具保證,銀行按舊《結算辦法》在出票一個月后即返還企業款項,但這種做法是不符合《票據法》規定的。
2 票據法律制度觀念沖突的解決方法
兩者的矛盾,細致的分析有兩種。第一種是思想意識上的矛盾,第二種是立法上的矛盾。對于思想意識上的矛盾,其干擾立法,在一些層次中,此類問題非常的顯著。我們國家的票據法應該積極的吸取國外的先進理念知識。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不利現象,最主要的是處理好思想上的不利現象,然后是處理法制層次的條文性的不利現象。
票據法律制度觀念沖突的解決途徑:首先,做為票據清算中樞的銀行,要認真自身的地位。應該明確銀行所處的地位,就要從意識中明確兩點問題:一是“辦法”大于“法”的認識誤區。在銀行界,很多人只認“辦法”而不認“法”。這里的“辦法”指銀行《結算辦法》;“法”指《票據法》。由于《結算辦法》已在銀行界實行多年,《票據法》出臺后,盡管銀行系統也進行了宣傳,但由于我國公民有傳統的紅頭文件效力大于法的效力的錯誤認識,銀行系統的一些員工仍認為《票據法》只是法院或領導們應該掌握的,與銀行具體操作票據無多大關系,忽視了《票據法》的執行與銀行結算辦法必須遵循《票據法》的正確導向。這種錯誤認識直接導致銀行結算辦法中出現與《票據法》規定條款相違背的現象發生;二是銀行在票據運轉過程中的“票霸”誤區。所謂“票霸”,是指在一些銀行機構中存在著銀行掌握票據實施主動權的思想,單方面認為銀行具有主宰票據活動的特權。實踐上表現為以權利主體、特權主體、甚至是超權利主體出現。
第二,應該合理的分析兩者的關聯。不管是全新的計算辦法亦或是之前的,都詳細的論述了票據實體相關的要素,其或許是因為舊有的措施本身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項綜合的票據規章的緣由。全新的內容中,也花費了非常多的篇章,細致的論述了票據的具體要素。在本人看來其是沒有必要的。它應該將重點放到支付結算相關的內容中,只需要對結算的步驟和有關要素進行論述,牽扯到票據在其中的內容,只需要將它當成是結算來論述,不需要論述票據有關的權限等等的一些要素。但凡是牽扯到其關聯以及具體的要素等等的事項,都要涉及到票據法的條例里。或者是對目前的相關法規開展修訂。此舉能夠很好地處理兩者面對的矛盾。要想處理好這個現象,首先需要解決國家立法機關對票據法規范體系創制的指導思想。即在票據法規范創制中不應賦予銀行既以票據法律關系的參與者身份參與票據法律關系,又以裁判者的身份創制票據法規范的特殊地位。
第三,要對過去的那種票據活動欠缺合理性,過分隨意的干擾其使用等的思想摒棄,要積極地對其推廣。因為我們國家當今的經濟體系開始的不是很早,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到其信用活動的開展,同時因為它當成是支付工具時,有著非常高的技術特征,對于具體的設置等都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進而影響到我們國家的交易活動對它的使用性等特征,同時也干擾到人們對其認知,最終使得當今的票據工作有一定的欠缺。此類現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和相關的主管機構不關注其結算類型和應用領域等有著一定的關聯。像是商業匯票等,具體的類型的使用都有著其獨特的規定,特別是本票,在我們國家的許多地區都未用。其使用的狀態,干擾到對其和結算的認知水平,對銀行在票據法律關系中所處地位及票據各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認識膚淺,不存在互相監督的思想,而且其不具有法規意識,不懂得相關的票據法內容,此時立法人就容易對其出現一種非常超前的擔憂思想。具體的所它是說立法人覺得我國雖然非常的需要設置票據法,不過因為存在如上的一些問題,感覺在目前時期,其不應該超前,要和當前的票據信用體系等保持一致。就是因為存在這種思想,立法人在分析其使用哪種模式的時候,選擇了粗線條的形式。此時,就不應該把具體的細致性的內容都詳細的論述,必須要用一種范例的形式來規定。另一個票據法規范體例,不管是按照結算措施來體現,亦或是以別的形式來展示,都會導致不利現象存在。所以,要積極地應對當前的干擾其使用的思想,要積極地推廣,確保其信用活動積極地開展。要拓寬相關的知識體系,提升人們的票據思想,確保其和相關的法規保持一致。
3 結束語
由票據法和銀行結算辦法為基礎所構成的我國票據法律制度,兩者存在對立性沖突,而且已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應致力于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將對立轉化為統一,以減少票據與結算活動的矛盾和糾葛,促進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效率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號兵.從票據法的基本原則看票據法的價值取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吳萬群.淺析票據法上的拒絕證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3]石化.票據法對空白票據態度演變的初步研究[M].北京:中國民族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