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娥
摘 要:對學生假期作業做了深入細致的探索,以“量精、形式活、注重實踐”的假期作業讓學生過一個“輕松、趣味濃、內外兼修”的假期。
關鍵詞:量精;輕松;形式活;趣味濃;注重實踐;內外兼修
教育部辦公廳于2013年7月4日發布了[2013]26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中小學生暑期工作的通知》。它的第一點要求是:合理安排學生的假期作業。具體要求:“各地中小學要控制課外作業總量,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要創新作業形式,適當減少書面作業,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根據通知精神,結合我校以往的一些做法,我們再次對學生的假期作業做了深入細致的探索,以“量精、形式活、注重實踐”的假期作業,讓學生過上一個“輕松、趣味濃、提升能力”的假期。
一、整合作業,減少總量
1.整合多科作業
教育部規定:“各地中小學要控制課外作業總量。”我們深知,單科適量,多科合起來則未必適量。因此,今年我校的假期作業要經過五道關。第一步,先在各備課組進行交流,再由備課組長把作業內容發送給相關教研組長。第二步,教研組長把關后,把各年級作業集中發送到教務處。第三步,由教務處相關領導對各科作業進行增刪或改變形式,再把每個年級各科作業合印成一張。第四步,由教務部門在學校行政會上匯報通過。最后由校長提出假期寄語。今年校長的寄語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
愉快的暑假生活就要開始了,為了讓假期過得更有意義,學校特對你們提出兩點建議:
(1)每天堅持戶外鍛煉1小時。(每天鍛煉登記表另發)
(2)每天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樣的作業具有總量合適、學科均衡、內外兼修等特點。教育專家孫孔懿明確指出:“在下課前3~5分鐘以內配置課外作業,大多只能完成作業的下達,即通常所指的課外作業量的安排。教師很少有時間告訴學生完成作業要運用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為什么要配置這種課外作業。”而這樣一張簡潔明了的作業,不僅使學生、家長一目了然。還讓教師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意義教育,指導進行作業的方法,保證作業的有效性。
2.整合多項任務
期末將至,各學科都會以備課組為單位,討論學生假期閱讀書目。這個暑假,在臨近放假時我們又接到上級幾個新的讀書任務,我們就把本已確定的課外閱讀書目與這幾個新任務進行重新整合。結合廣東省“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推薦書目及“廣東小學生詩歌節評選活動”的有關要求,再次調整推薦書目。布置三至五年級學生閱讀推薦的課外書,選體會最深的一篇寫讀后感,參加省征文比賽,并建議有詩歌創作熱情的學生將自己創作的詩歌于2013年8月1日起上傳于“天空城”(tiankong520.com)網站,參加廣東小學生詩歌節評選活動。這樣把多項任務整合成一項,真正減少了作業總量。學生只有減輕負擔,才能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任務,收獲會更多。
二、創新形式,鞏固雙基
1.貼近生活,溫故知新
新課程標準指出:創新意識與“雙基”訓練有機配合、聯系貫通,將仍是中國教育的優勢和特色。根據艾濱浩斯的遺忘規律,對所學的知識應該趕在遺忘以前迅速、及時地進行鞏固、復習、重現和運用,才能更好地強化記憶的效果。又根據新課標“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這個要求,我們在假期設計了形式多樣、貼近生活、鞏固課內的作業,讓學生在鞏固學過知識的同時,又有機融合能力訓練。
例如,一年級數學暑假作業:
作業一:與家長一起去購書、購物,口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買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還差多少錢……
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對于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在學習商品的單價用小數表示時,學生會對突然出現的“小數”產生困惑,這是因為一年級的學生還未學到小數。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是一個非常難懂的知識點。我們通過變換作業形式,起到了溫故知新的效果,既對一年級的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又為二年級有關購物應找回多少錢的應用題做好鋪墊。再者,家長要抽時間出來陪孩子購書、購物,當大手牽小手走進書城,這就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購物行為,更是一次很文雅的親子活動。
作業二:每天先觀察,再說說:今天早上我 時 分起床, 時 分開始學習;爸爸(媽媽)早上
時 分去上班, 時 分下班回家。
一年級學生對時間和鐘表只有非常膚淺的認識,在頭腦中不能良好、完整地建立時間和鐘表的表象,所以抽象出準確的概念比較困難。學生在認識分針指到各個數字各代表幾分這個知識點時,因為他們沒有學習乘法口訣,只能通過一個格一個格地數或5個5個地加,所以難度比較大。這樣的作業以課內知識為基點,貼近學生的能力、適合學生認知的需求。
2.網絡激趣,玩中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習材料的興趣。”又根據新課標“其他年級要適當創新作業形式”這一要求,我們在設計假期作業時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樂做假期作業。又根據目前本地區電腦和網絡已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這個具體情況,我們五年級就投學生所好,嘗試在QQ空間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每周查看教師的QQ空間,了解作業內容。三年級英語備課組則利用“語智通”英語口語平臺布置英語口語作業。學生都覺得這些方式新奇有趣。
(1)發說說,曬生活,感受生活細節
要求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播,并把自己認為一周影響最大的事情選出來,用自己的話簡潔地寫“說說”。教師每周都會挑出幾條優秀的說說進行轉發,讓學生相互交流。發說說,評時事,這種方式做作業,學生何樂而不為!
(2)轉分享,回評論,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不時在空間分享推薦的作品,依據這些作品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跟帖作答、評論。這種充滿鮮活元素的作業,不但使學生樂在其中,也使教師減輕了檢查作業的負擔,而且還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3)“語智通”,練口語,同步提升成績
“語智通”項目又稱為語音教學平臺,它是一種創新型教育應用產品。我們三年級英語備課組,在今年暑假就啟用了“英語口語作業本”智能平臺進行英語口語作業布置。學生使用網絡方式完成口語作業,同時學生可以在網頁上查看錯詞,得到即時評分。學生得到更多開口說英語、讀英語的機會,且能科學糾正自己的發音,養成自評自改的習慣。且在練習中成就純正發音,同步提升成績,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用“語智通”能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達到的四贏效果。
三、綜合實踐,內外兼修
根據新課標“適當減少書面作業,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點要求,又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必修課的規定,我們設計了適合學生能力水平、貼近生活、親近自然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親身體驗,陶冶情操,從而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綜合實踐活動一:節約環保與健康,我能實現(四年級)
(1)支配100元錢,負責家庭一天的吃、穿、住、行,體現節約環保。
(2)根據家庭成員,設計營養均衡的一周食譜,估算一周的營養費用。
(3)以小組為單位,對白色污染進行一次調查,收集、整理有關資料。
(4)種植一棵植物,用圖片和文字記錄它的生長情況,寫出真切體會。
綜合實踐作業雖然不同于其他學科作業,但要完成它就必須運用到各科知識,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和深化。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新疑問,自然會在今后各科的學習中得到解決,綜合實踐能力必定會得到提升。
2.綜合實踐活動二:家事國事天下事,我會關注(五年級)
(1)和父母一起觀看健兒們的比賽。
(2)每天對某場比賽進行一段描寫。
(3)用英語給一名外國運動員寫信。
(4)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一項運動。
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成為其中的主角,有助于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無形中也陶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我們通過對作業的檢查,也能更清晰、更真實地知道學生的能力狀況。
3.綜合實踐活動三:用電用氣安全,我會牢記(六年級)
(1)與家長一起完成家庭電、氣檢查。
(2)記錄下檢查后自己的感受和啟發。
(3)設計家庭漏氣安全撤離應急方案。
(4)假想經歷一次火災“逃生”過程。
這樣的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的收集、整理的方法,而且使學生的觀察、分析、實驗、合作等能力得到協同發展,同時也達到“消防連著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的教育效果。
總量少而精,形式新且活的假期作業,能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在實踐中學,這樣的作業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好評。我們也相信只有這樣的假期,學生才有時間去思考、有興趣去體驗、有機會去探索,并會以快樂假期的結束為新的起點,朝氣蓬勃地邁向更新的學習歷程,從而實現終生學習!
參考文獻:
孫孔懿.教育失誤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01.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