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香
摘 要: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在實際教學中,廣大數學教師都有同感,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花了很大氣力,但收效甚微。尤其到了高年級,應用題數量間的關系復雜,對學生解題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指導后進生學習應用題時,更感到不知從哪兒開始,束手無策,頗感茫然。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應用題,提高應用題教學的效率,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題;數學;理解能力
有的教師會問,數學和語文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與他們的語文能力又有什么聯系呢?其實不然,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與語文能力關系非常密切,許多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差是因為他們的語文能力差,準確地說是他們對應用題文字敘述的理解力差,通俗地說就是讀不懂題。讀完應用題學生根本不知道各個數量的確切含義,或者對題目中關鍵句子的含義把握不準。例如,實際與計劃比較應用題。裝一批書,每小時裝訂180本,10小時可完成。實際每小時比計劃多裝訂20本,實際幾小時可裝訂完?有的學生把實際每小時的裝訂量列為:180×10+20,而不是180+20。究其原因就是對關鍵的一句話理解不夠,“實際每小時比計劃多裝訂20本”是實際每小時比計劃每小時多裝訂20本,而不是實際每小時比計劃總的工作量多20本。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文字敘述理解力的訓練,讓學生準確把握整個題目的確切含義,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分析關鍵詞語或重點句子的意義。例如,食堂有3.36噸煤,計劃16天燒完。由于改進技術,每天節約0.03噸,這些煤可燒多少天?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每天節約0.03噸”這一句話,讓學生重點討論這句話,理解這句話的確切含義。經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每天節約不是在3.36噸上的節約,而是在計劃每天燒煤數量上的節約。進而得到實際每天的燒煤量“3.36÷16-0.03”。
應用題最難、最復雜的莫過于數量關系的分析,數量關系分析得清晰、準確,列式表示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要根據他們自己的思維特點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學生列出算式后,我都要求學生把每一步的想法和依據介紹給大家,力爭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聽得懂。數學課上,學生思維敏捷,爭先恐后,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應用題的含義理解了,隱含或省略的條件找到了,學生的解題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中心學校巴達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