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莉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促使和引導學生積極置身于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成為一線教師投身課改努力追求的方向。然而,我也發現,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創設教學情境的意義和作用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經常導致教學情境的價值缺失,課堂活躍了,但教學的本質卻淡化了。那么,怎樣創設才會呈現一個行之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數學內容中所存在的生活情境,從中把數學問題引出來,讓學生自己對數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感悟,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需求,使得學生自己能夠主動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自主探索中。
二、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在平時接觸過許多童話、寓言故事,這些都是他們感興趣的,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利用。將問題置于這些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一般來說,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比較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然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對富有挑戰性的內容感興趣而被之吸引。
三、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
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之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之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和鏡子?!币虼?,動手操作的過程是手腦配合并用的過程,是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必要條件。創設情境時,教師可設計過程簡單、取材方便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操作過程中,使他們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
四、創設競爭情境,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適時、適度采用競賽等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加、減、乘、除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而反復練習顯得單調枯燥,于是可在練習中采用奪紅旗、摘蘋果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學生最樂于做的,學生學到知識了,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
總之,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時,不僅要注重童趣,更關鍵的是要緊扣教學知識或技能。情境不是讓學生為了故事而故事,而是使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化”的過程,情境創設應對學生學習有意義,能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石寨學校)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