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立春
現代信息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新穎、先進的信息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我就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兒童,兒童普遍具有好奇、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熱情,寓教于樂,寓學于趣,使他們在玩中學,趣中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發散學生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創設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有機組合,圖、文、聲、形、像并茂,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新穎性,有利于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分一分”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自制的動畫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圖形,不同樣的顏色、形狀等一系列的直觀的東西,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許多的學生平時在家顯而易見的數學情境。然后讓學生在屏幕上產生對物體最直觀的視覺認識,從而在自己心中有一個初步的分類方法:長的、短的、高的、矮的;黃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紅色的;吃的、玩的、看的……讓學生在這些生活情境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問:“現在有這么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圖形,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生甲: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生乙:擺整齊。生丙: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丁: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探求新知。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的東西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甲:我們把長的分一組,短的分一組,高的分一組,矮的分一組。生乙:我們把黃色的分一組,綠色的分一組,藍色的分一組,紅色的分一組。生丙:我們把吃的分一組,玩的分一組,看的分一組……(學生回答分類理由和方法時,教師適時引導,及時給予肯定和評價)。最后教師在按學生們自己從教學情境中感悟出來的分一分的方法總結歸納出來:可以按形狀分,可以按顏色分,可以按用途分……
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運用信息技術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供實踐體驗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應注意,形式要靈活,效率要高,在教學中使用哪些信息技術,到底是用傳統的小黑板,還是網絡化教室,在什么環節上使用,都應該由我們的教學目標來決定,而不是趕時髦,搞“花架子”。比如,課本中有些要求實踐的教學內容,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給學生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學會在信息學習環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主動構筑自己的學習經驗。如,教學二年級“千克、克的認識”,運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一個“虛擬公園”的情境。“公園”里動物們正在比體重。這讓學生非常激動,刺激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網絡中做“裁判”。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點擊到合適的秤上去稱,再說一說誰重誰輕。在一年級下冊(西南師大版)學習《鐘表的認識》中“大約幾時”這個內容時,學生往往容易把“快到幾時”和“剛過幾時”混淆不清。主要是不能分清時針和分針的位置。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兩者的區別,我設計一個時針和分針能聯動的特大的鐘面,用不同顏色和長短來區分時針和分針,讓學生通過時針和分針的聯動,理解“快到幾時”的時針還未到“幾時”,同時分針未到“12”的位置;而“剛過幾時”的時針過了“幾時”,分針也已經過了“12”的位置。如果采用教師自制的或者買的鐘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因為鐘面的相對擴大,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會看得比較清楚,這樣學生就容易區分開“快到幾時”和“剛過幾時”。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也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經驗走進了教材內容,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優化練習,深化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地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我們就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與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由于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復”的功能,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復,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而這僅僅靠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是很難達到這個效果的。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應用和實用價值,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更是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各種直觀、科學、有趣的數學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能夠在“學中玩”和“玩中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