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長新
摘 要:預設與生成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相互統一,卻又處處蘊含著矛盾。任何課堂教學的準備都要進行必要和充分的預設,同時也因活動內容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生成。語文學科的廣泛性又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成相對于其他學科又有它的不可預見性。因此,在語文活動中如何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就成了許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預設;生成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欣賞的高度看待學生的生成
學生的生成是他們對所接受內容的理解的表象和體現,正是因為有了學生的各種出人意料的非預設生成,課堂上才會產生創造的火花,才能產生更有價值的生成,才能產生更有個性的生成,學生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才不會被磨滅。只有這樣有創造性,甚至有破壞性的創造,才會打破傳統的、舊的思維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出不拘一格的學生。對于這種生成,教師應該精心呵護、引導,最終完成自己預設的生成目標,或是高于原定的生成目標。這樣,學生才會不斷地在這種預設與生成的矛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產生更多的奇思妙想。而教師也在這種非預設生成中,學會更多地處理課堂意外情況的教學方式,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在充分預設的同時,給學生的生成留下彈性空間
教學活動是一種動態的、面對著鮮活的生命的知識構建過程。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特點、原有經驗都具有復雜性和差異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到課堂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生成。如,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會提出哪些問題、在生活中有哪些相應的體驗、對文本會產生哪些感受等,進而使課堂預設有更大的廣度和寬度,給學生的生成預留充分的空間。克服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按部就班地回答,一名學生答不對,就再找一個,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為止的做法。而一個合理的、彈性的預設往往正是一堂課的亮點所在。
三、對待非預設生成,正確引導,調整預設,拓展延伸
面對著千差萬別的學生,教師的預設和學生的隨機生成總會有偏差,當出現這種非預設生成時又該如何處理呢?首先讓我們分析一下這種非預設生成的原因。一是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水平的差異,使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超出了教師先前的預設。二是因為教師的不備課或是備課不充分產生的隨意的非預設生成。往往在第一種條件下產生的非預設生成是可以憑借教師的課堂經驗進行有效引導,并且能敏銳地抓住這種非預設生成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及時調整自己的預設,來實現自己的預設目標。第二種生成雖有著巨大的廣度,但對于實現預設目標卻幫助不大,反而會分散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此普n堂氣氛活躍,卻是一種低效的、無序的課堂,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是有害少益的。
總之,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活動中學生的獨立自主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和諧體現,二者應該有機結合,這樣才能萌發個性化的課堂。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