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琴
摘 要:讓學生學會關注,是合作交流實踐活動的前提和關鍵。學生學會了關注,才會使合作交流更有效。讓學生學會關注,就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關注,在合作學習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成敗。
關鍵詞:關注;觀察;傾聽
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過程。這種合作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過程,這種合作和交流,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加速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合作與交流的根本價值和目的,就在于知識以外的發展。讓學生學會關注,是合作交流實踐活動的前提和關鍵,學生學會了關注,才會使合作交流更有效。
一、讓學生關注別人的發言,學會傾聽
培養學生能聽、會聽、善聽是教師的培養目標之一。傾聽應做到全神貫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隨發言人的變換而變換,行隨話動。傾聽,同時也是對發言人的尊重和認可。只有這樣,才會引起共鳴,引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如果學生在小組內不善傾聽,就會造成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不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這樣就失去了合作學習的價值。小組學習時,一定要讓小組長發揮好組織作用,合理安排,既分工又合作,讓每個組員都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在匯報發言時,也要學會傾聽。有一次,當我請學生發言的時候,有幾個學生沒有聽,在做自己的事情,就及時請這位學生暫停發言,待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我的時候,我只說了一句話:“大家準備好了嗎?別人發言的時候我們應做什么,怎樣做呀?”待大家聚精會神的時候,又開始發言了……在教學中要及時地鼓勵,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誰聽得好就及時給予評價和肯定,別的學生在其影響下也會積極地配合小組合作。
二、讓學生關注別人的行為,學會觀察
學會觀察就應該讓學生會觀察,仔細觀察,做到有序地觀察,切忌走馬觀花。觀察還應注意整理,提取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思考處理相關的信息。因而,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觀察,還應對觀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從小就學會觀察,善于觀察。教材特別增加了情景圖的學習,其目的就是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體現教學源于生活的思想。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處理數學信息,增加對數感的培養。
三、讓學生關注別人的思維過程,學會想
借鑒別人的經驗,要經過辯證地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分析、認識,提出學習中的問題,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求出最終的結果,而且還要想想自己取得結果的方法是不是正確,是不是符合要求,還要想想自己方案的正確性、合理性,學會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評價和反思。
四、讓學生關注別人的語言表述,使自己能說、敢說
學生應會表述,把頭腦語言轉化成口頭語或書面語,應鼓勵學生大膽說話。敢于說話才使“能說話、會說話”成為可能。學生的行為言語的發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借鑒別人的經驗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捷徑,學生表述能力的培養應從敢說開始,逐步提高表述的要求,能說完整的話,說有條理的話,學會流利的表述,甚至把行為語言和情感都有機地融入表述之中。只要這樣持之以恒,表述能力就一定會有所提高。
五、讓學生關注別人的情感,學會理解別人
情感是溝通的基礎,教學也同樣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培養興趣、活躍思維的有效途徑,真正體現情感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學會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做到平等交流,不說言辭過激的話,不說尖酸刻薄的話,學會換位思考,盡量避免對別人的傷害。在集體活動中自尊、互愛、互相獨立又合作的積極交流活動同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使學生的認知活動更充實,情感體驗更充分。
六、讓學生關注別人的成果,樹立成果意識,學會創造
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從小處著眼,從小事抓起。當學生看到別人的成果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時,難免心里會產生試一試、比一比的積極性心理活動,教師就應抓住這一時刻,用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語言和行動激勵他們,使他們順利過渡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中來。教師應充分肯定求異思維,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使學生從心動過渡到行動。
(作者單位 新疆石河子一四一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