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琴
摘 要: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設,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知識系統和每單元的教學任務,制訂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這既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同時又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整十數
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設,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在教學實踐中對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知識系統和每單元的教學任務,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這既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鑒于以上分析,現以實例說明: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二冊《整十數加、減整
十數》
教材分析: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內容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是以十為計數單位。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體現了“算法多樣性”的理念。這樣編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好基礎。
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確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后,就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
那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種方法和不同的形式來展開。如,根據前面確立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用以下不同的形式來展開:
第一種:從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習方式來引入,教師出示一個袋子,讓學生猜袋子里有什么,教師拿出1捆小棒,讓學生說是1個十,拿出2捆小棒,讓學生說是2個十,拿出3捆小棒,讓學生說是3個十……這樣先讓學生認識整十數,為下面的整十數加、減
整十數作鋪墊。接著教師出示教材第62頁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出從圖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解答?學生回答10+20=30,然后圍繞10+20為什么等于30進行展開,讓學生利用手上的學具探究10+20的計算方法,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性的教學理念。對于減法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30-20為什么等于10的計算方法,最后優化和總結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接著進行鞏固
練習。
第二種:用有密碼的數學王國來展開教學,想進入數學王國要先破解密碼。密碼1:從77開始,一個一個數,數出4個數。密碼2:5個5個數,數出25后面的5個數。密碼3:80里面有( )個十,( )里面有7個十。破解密碼后進入數學城堡,出示10個蘋果的圖形和20個蘋果的圖形,讓學生說一說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解答?學生回答10+20=30后,探索10+20=30的計算方法,并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接著通過把蘋果分給學生20個,還剩下多少個來展開減法的教學,學生會自覺利用遷移的方法來學習整十數減整十數。然后在數學城堡里進行闖關1來優化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要直接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添上個位上的0就可以了。闖關2進行口算比賽,通過口算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和組成,探索數字系統的結構,尋求多種可能的口算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進行交流,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練習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溫故知新的主要途徑,可以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除上述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新課,調動學生探究數學的樂趣,以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總之,不管采用哪種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與展開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圍繞制訂的教學目標。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過程都是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過程來展開的,提供給學生小棒、計數器,以直觀的操作幫助學生思考并得出結果,既便于教師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又加深了學生對算法的理解,
在操作的基礎上,學生在頭腦中重現分一分、擺一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組織學生進行表象操作的過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
上,學生寫出算式,直接說出計算的結果就是進行抽象的符號操作。最后要注意講究練習的形式,練習要以課內為主,選擇好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在課內都有較好的練習機會。例如“開火車”“接力”“送信”“對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好的練習形式。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湖鎮楊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