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怡
摘 要:論述了學生資源的內涵,從結合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生活經驗、開發利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尊重學生有效運用個體差異資源三方面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策略。同時,從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學生資源意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幾方面對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
學生是教育的根本和重要的對象,也是教育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地開發與利用學生資源,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要對學生資源產生正確的認識,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等待著開發的寶藏。一般來講,教師對學生資源開發到什么程度就會利用到什么程度,但就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在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基于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作如下幾方面探究。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資源”
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每個學生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會因為不同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思維方式等對老師的設問、問題的探究而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這些都被稱之為學生資源。學生資源是有待于開發與利用的資源,它包括學生的思維特點、生活閱歷、認知水平、語文能力等等,在這些資源能夠促進語文教學時,就可以經過巧妙地運用,使其成為知識的形成點,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策略
1.結合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生活經驗
信息化的大環境為小學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們可以通過影視、網絡、各種社會活動、師長等多種途徑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每一個學生的信息都在不斷的充實和深化之中,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見識和感悟。現代教育理論指出,在開展教學之前,應該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以此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和解讀學習的內容。
比如,在《蒲公英》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應充分開發與利用學生資源,就“蒲公英”這一話題,設置一個自由發言的環節,如學生甲說:“我從網絡上看到,如果我們寶貴的土地在繼續遭受污染,像蒲公英這樣的植物就會逐漸滅絕。”學生乙說:“蒲公英的種子如果在水里浸泡的時間長了,就會爛掉,不能生長,這是媽媽告訴我的,因為有一次媽媽把綠豆浸泡在水里,時間長了發現都發霉了。”學生丙說:“泥土中含有種子生長的水、空氣和養料,只有在泥土中種子才能發芽、生長,這是我從科普書上看到的”……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我們應對他們做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來自學生的寶貴的學習資源得到了充分地開發,而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資源的利用,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使課堂教學萌生出無窮的、靈動的魅力。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要注意開發學生對生活、對人生、對事物的獨特體驗,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解讀課文,體悟其中的內涵。
2.開發利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中正確的信息,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各種錯誤,因為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基于初步觀察和較為單一的經驗,產生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作為教師應該通過對這些錯誤的分析,轉化為更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正如心理學家蓋耶所指出:“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就的學習時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使其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比如,在《濫竽充數》這篇課文的聽課過程中,有位學生甲突然舉手說:“老師,其實我感覺南郭先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這讓我們都感到非常的驚訝,老師問道:“你的見解很獨特,有什么理由呢?”學生甲說道:“南郭先生雖然不會吹竽,但是他混到隊伍里卻沒有一個人發現,還能裝出很會吹的樣子,這不是很有計謀嗎?還有他抓住了齊宣王喜歡聽吹竽的機會混入皇宮騙取報酬,更說明他是很有智慧的。”這位同學的暢說欲言,引來了很多同學的贊同,于是,大家圍繞南郭先生是不是真有智慧的人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最后,大家基本同意了南郭先生不是一個有智慧而是一個喜歡耍小聰明、不學無術的人。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沒有急于給予學生判斷,而是身臨其境地引導學生對“錯誤”的觀點進行更加深入地探究,在這個過程中使南郭先生的形象更加豐滿起來,由此使學生的錯誤認識轉化為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更加深入、有效。
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可以使其生成為教學的財富,只要正確、巧妙地運用,課堂教學也能因此而精彩紛呈。
3.尊重學生有效運用個體差異資源
在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加豐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其興趣領域、認知特點等各不相同,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個體的差異也不斷加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寶貴的資源,并要創造條件為這種資源的利用提供機會,由此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在語文的學習上,有的學生擅長朗讀,有的喜歡造句,有的喜歡記敘文……為了讓這些學生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需要教師做發現學生長處的有心人,用其所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聽《黃河的主人》這節公開課時發現,一位老師把生字教學這一環節交給了一位學生,這位學生也很高興地帶領學生學習了其中的生字,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后得知老師早就觀察到這位同學的生字總是掌握得很好,在課文還沒有學習之前,他就牢牢記住了文中的生字。于是,老師就用了上課的方式讓這位學生當了一回“小老師”,而這種教學方式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效率也提高了,這個暫時的“小老師”,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差異這一資源,還可以促進學生取長補短,獲得全面的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思考
1.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學生資源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關鍵是教師,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學生資源意識,要通過對自己的實踐總結和反思,形成對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策略,對學生資源的開發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2.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敞開心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尤其要注意吸引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的參與,因為這些學生往往會生成更為獨特,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在成功的愉悅中獲得全面的提升。
3.教學中做到科學預設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科學、全面的預設才能對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留下充分的時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資源的生成又是難以完全預料的,因此,在備課時,要結合開發與利用學生資源的需求,突出預設的科學化、靈活化、彈性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深刻認識到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地深入實踐,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自身價值,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生機無限。
參考文獻:
[1]趙一梅.談課堂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探索,2011(02).
[2]王雪瑩.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教師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輯 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