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文
摘 要: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庭的各種教育資源,家長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兒經驗,不同的知識與職業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都為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善于組織家長參與共育的活動,要能夠與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溝通交往、友好相處、融洽合作,搞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發展
目前,幼兒園對家長工作與家園合作普遍比較重視,每學期都會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家園聯系欄,每個孩子的成長檔案冊也在不斷地修改:除了幼兒園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表現,還增加了家長對幼兒在家情況進行反饋的信息欄,盡量體現家園溝通的雙向性;有的幼兒園還創辦了園刊……這說明,家園共育一直是受廣大幼教工作者關注和重視的。確實,要促進每一個孩子更好的發展,為他們的后繼學習、終身學習打基礎,單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進行家園合作才能更好地實現。
但是,家長學校、家園聯系欄等等,大多數是幼兒園單方面向家長匯報情況,提供信息。如何讓家長也來唱唱“主角”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讓家長“秀一把”,取得了不少經驗和良好的效果。
一、主題活動中的合作者
家長往往是幼兒教育的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如何轉變成幼兒教育的積極合作者、支持者、參與者,需要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根據班級主題開展教育活動,請家長參與。如,大班“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撿樹葉,進行樹葉貼畫活動,粘貼成各種動植物,活靈活現,布置在墻上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幼兒搶著介紹自己的作品,互相觀看欣賞;“可愛的鳥”主題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做鳥籠,有的用樹藤編起來,有的用廢舊的花籃、盒子做……真是別出心裁;主題活動“我們的祖國”,家長和幼兒一起編中國結,做燈籠,做賀卡,上面寫上祝福話語。家長積極參與這樣的教育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素質,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收到良好的家園共育成效。
二、家長開放日的體驗者
通常幼兒園的開放日都是在開學初就定好的,然后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開放日那天教師與幼兒都好像在演習,這種做法違離了開放日活動的宗旨。開放日活動一定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真實的情況,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了解孩子的優勢、不足及存在的問題,了解教師的常規訓練及教育方法,以便于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為此,我們在家長開放日前,就發給家長一張卡片,告訴家長注意看什么,怎么看,怎么評價。比如要看活動中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看孩子怎樣與同伴相處,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看孩子的常規表現、學習習慣,不要總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作橫向比較。
開放日活動方式靈活多樣,除了請家長參觀外,還可以讓家長適當地參與教育活動,從中得到體驗。如中班語言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當小螞蟻爬到樹枝上要掉到池塘里了,請幼兒與家長一起,從豐富的(夾子、回形針、毛線、吸管等)材料中,自主選擇,搭救小螞蟻,家長和孩子忙得不亦樂乎,體驗到了協作的重要,成功的喜悅。中班美術活動“畫蜘蛛和蜘蛛網”,大大的蜘蛛,線條變化多端的蜘蛛網,幼兒畫蜘蛛,家長畫蜘蛛網,活動結束后,幼兒與家長互相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感慨頗多,獲益匪淺。
在開放日活動結束后,請家長把活動的體會、意見與建議告知教師,或者寫下來貼在家園聯系欄上,這樣,有利于家園互相溝通,密切合作,更好地教育孩子。
三、課堂活動中的教育者
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從事不同的工作,他們具有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特長,可謂人才濟濟,是幼兒園一份豐厚的、寶貴的教育資源。請他們來園給孩子們上課,一方面孩子們感到新鮮,增強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這些家長專業知識豐富,有獨到之處,會使孩子們領略到更精彩的內容。比如在中班有的孩子開始掉牙了,面對這一和他們的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時,他們有的興奮,有的沮喪,更多的是困惑和無所適從,“我的牙齒為什么會掉了呢?”“掉了牙后會怎么樣呢?”于是中班老師請一位是牙科醫生的家長,給孩子們上課。這位家長很認真,他在上課以前,先到幼兒園來看老師是怎樣給孩子們上課的,然后精心準備,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課,他告訴孩子們牙齒的重要性,還列舉了許多“案例”,以及人的一生中牙齒的變化,并詳細地講述和表演刷牙的方法,告訴孩子們牙刷應該一個月換一次等等專業知識,幼兒、甚至老師都學到了不少關于牙齒方面的知識,效果非常好。
四、年段活動的參與者
我們幼兒園每學期大、中、小各年段都要組織幼兒進行年段活動,請有時間與興趣的家長參與,這樣活動的內容可以更廣泛,孩子們情緒會更高,教育效果會更好。如,小、中、大各年段組織幼兒參觀養兔場,家長和孩子拔蘿卜、喂兔子、抓野兔,個個滿頭大汗,玩得盡興,許多家長和孩子還寫了參觀養兔場的感受;大班段的“果蔬大會”,家長和孩子們運用各種蔬菜和水果,別具匠心,塑造的各種形象栩栩如生,有的作品真的是藝術品,大家看了都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整個活動中孩子與家長共同動手、動腦,神情專注,體驗到活動的快樂,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欣賞到作品的美妙;中班的時裝表演,要求家長利用廢舊材料為幼兒設計一件衣服作展示,于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制作成衣服來參加走秀。由于家長的參與,此項工作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通過親子活動,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作品也豐富多彩,掛在中班的走廊上,大家不時駐足觀看。
五、家長會上的發言者
我們每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以往家長會都是由教師發言,家長聽,現在我們把教師的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座談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中班在召開家長會前,就讓家長準備:夸夸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缺點,如何培養?你對幼兒園哪些方面有更好的建議?家長會時,家長們早有準備,各抒己見,有的家長說,我認為尊敬長輩很重要,我就讓他看電視里放的“給媽媽端洗腳水”的公益廣告,平時給他講講有關這方面的故事;有位家長說,她的孩子玩玩具后,經常不收拾,她就用獎五角星的方法,督促他收拾玩具,效果不錯;有位家長說她的孩子早上經常賴床,她就跟玩角色游戲,讓她的孩子當家長,孩子還挺樂意的,早上早早起來,叫大家起床……家長們提的問題很多,解決的方法也很多,大家都收獲不少。并且對幼兒園的建設,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這在以往的家長會中是不多見的。
六、家園網的建設者
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為了與家長溝通方便,我們幼兒園準備建立家園網,有這方面特長的家長獻計獻策,熱心幫助,建立了班級QQ群。家長可以與教師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或者提議組織什么活動,家長之間可以在網上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等等。很多班級在家長的組織下,周末帶孩子一起去野餐、放風箏等活動,交流多了,情感濃了。
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庭的各種教育資源,家長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兒經驗,不同的知識與職業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都為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善于組織家長參與共育的活動,要能夠與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溝通交往、友好相處、融洽合作,搞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
參考文獻:
苗雪紅.對幼兒社會教育的思考.幼兒教育,2007(05).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縣恩美幼兒園)
編輯 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