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雞”情猶在
為了應對禽流感疫情,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活禽交易出臺了新規定,導致餐飲業“躺著也中槍”,其中,以經營炸雞和雞肉漢堡為主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用雞大戶受到的影響最大。
《國際金融報》記者日前走訪發現,安徽、江蘇等地多家肯德基、麥當勞店內的生意貌似沒受到影響,而上海本地多家麥當勞依舊正常營業,但是上海一家門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生意冷清了很多,非雞肉類產品銷量還行,而涉及雞肉的產品,購買的顧客明顯少了很多。”一位正在消費的顧客向記者表示,禽流感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自己也盡量不吃含雞肉的產品,若禽流感還擴大的話,肯定會少吃。
醫藥專家表示,如今禽流感的感染群體多為接觸活禽的人群。與當年的非典(SARS)不同,現在還未出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的現象。而且凍雞和燒熟的雞肉,被感染禽流感的概率非常小。并且這次流感爆發地多為蘇浙滬地區,這與活雞的產地有一定的關系。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吳凡對外表示,家里的雞肉和雞蛋還是可以吃的,但一定要燒熟煮透。如果雞蛋上有污物的話,要清洗干凈。此外,日常廚房間操作要注意生熟分開。
水產品價格虛火旺
“今天斑節蝦怎么賣?”“170元一公斤。”“怎么這么貴?”“昨天都230元一公斤,今天算貴嗎?”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浦東新區仁恒濱江花苑菜市場與海鮮商販詢價,言談間,商販得了便宜順便賣乖:“沒辦法,一天一個價,給你算160元一公斤吧。”
因活禽交易受限,近段時間菜場上的水產品交易火爆,即使水產品價格上漲了兩三成,但銷量還是日益上升。市民程女士說,“平時一周都要吃兩次雞鴨類肉食,現在就只好買魚蝦了。”
“禽流感消息報出來第二天,我們就受影響了,雞鴨沒生病,就是買的人不多。”清明小長假期間,位于常州鐘樓區勤業路上的一家農貿市場家禽區的攤主向記者訴苦,“前幾年禽流感來的時候,雞鴨的進貨價一度下跌至每公斤20元以下,現在進價差別不大,但這幾天再賣不出去就要虧本了。”該攤主告訴記者,今年市場的情況和幾年前H1N1禽流感流行時有點像,但也不完全像。
在江蘇常州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水產區一派繁忙。做特種魚批發生意的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從4月開始,店里特種魚的批發價普遍上漲了8~10元/公斤,黑魚從原來的20元/公斤漲到29元/公斤,桂魚從60元/公斤漲到了70元/公斤。如果遇到假期,水產品銷量還會增加兩三成。“飯店里點魚肉的顧客明顯增多,貨源非常緊張,整個市場都缺貨。”常州一酒店負責人如是說。
鳊魚、鯽魚、草魚、鰱魚因其價格低廉,很受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經營戶蘇先生說,清明期間,每天都能多賣5000公斤左右的魚,比以往增加了近50%。據了解,漲幅最大的是河蝦,平時150~160元每公斤的河蝦已經賣到了近200元,小一些的每公斤也要120~140元。河蝦經營戶陳先生說:“現在的價格比過年那幾天還貴。”該批發市場水產管理區辦公室統計員王女士說,黃鱔、甲魚等品種由于需求量相對較小,因此價格上漲幅度較小;鳊魚、鯽魚這些普通魚的需求量就大了,現在儼然成了雞鴨最好的替代品。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