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鑫
一間超過230平方米的大房間,進門處是休息區,墻上掛著一個iPad。房間里并列安放著幾排由鋼材建造的“空架子”,其頂端分別掛著一臺iPad。別誤會,這里可不是還沒開業的時尚購物中心,而是一家健身房。“空架子”就是這家健身房的王牌,也是唯一的器材——健身墻(FitwalI)。
這樣的布局很容易引起好奇心。因為只要說到健身房,無非就是瑜伽、普拉提、健身操或是器材運動,做做“地板動作”,算算卡路里,這才是傳統。但美國企業家喬什·溫斯坦和他的合伙人決意要做些“不同凡想”的東西,比方說一家電競式健身房。
六年前,懷俄明州一位多項武術的黑帶高手發明了一臺獨特的健身器材“健身墻”,不過只在當地小有名氣。溫斯坦和他的朋友在試用之后,買下了健身墻的版權。“多年來健身行業幾乎沒有創新,高溫瑜伽只是比普通的更熱一點。動感單車只是音樂更響一點,本質上毫無變化。”溫斯坦的野心不小,他將要“變革健身行業”。
可見的是,他的變革第一步已經達成:健身墻是獨特的“垂直訓練”,“墻”有2米多高,0.7米寬,外觀看起來像個空架子,上有四排固定的手握層,下有四層固定的腳踏板,健身者通過在“墻”上完成精心設計過的動作,如“牛仔下蹲”、“完美引體向上”等方式鍛煉。其發明者布蘭道曾在美國軍隊中擔任顧問,因此他的發明非常強調讓健身者的身體處于“戰斗狀態”,以此投入更為高效的練習。
溫斯坦拒絕用傳統模式推廣健身墻,除了不賣給普通健身房之外,他們還運用大量技術手段,設計了一套獨特的健身模式。
就如同開篇所述,顧客在進門的時候。看不到傳統的健身房迎賓臺,取而代之的是自行用iPad簽到,付款也是之前在網上進行。
隨后,顧客會被要求在胸前戴上一個藍牙監控器,它可以把顧客運動時的多種身體狀態數據傳輸到公司的系統中,再經過獨特的算法生成一個“運動量數字”,最終顯示到顧客使用的“墻”的iPad上。顧客在教練的指導下,在“墻”上運動時,可以隨時看到自己運動狀態的動態數據。為了便于觀看,健身墻還為不同等級的“運動量數字”設計了七種不同的顏色。如果數字背景是綠色,那么就要再加把勁了;如果是紅色,則表示干得不錯。
更妙的是,iPad上顯示的并不只有你的數字,同在健身房中的其他顧客,甚至是另一個州的健身墻用戶,都可以按需求顯示在你的iPad上。顧客可以和朋友,或是“同學”上演一場“電競”大賽。而由于健身墻獨特的測算方法。即使是20歲的年輕人和60歲的老年人,也可以在此一較高下。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更可以被溫斯坦用于管理教練、維護客戶關系,顧客在離開之后也能通過APP觀測自己的鍛煉過程和運動等級的圖表,或者分享給朋友。溫斯坦希望人們忘記卡路里,記住“運動量”。
健身墻的定價很簡單,“比常規的健身房套餐更貴,但比私人教練更便宜。”溫斯坦強調其效果比前兩者都高。起步價是每月120美元,可以上4次課。如今這家健身公司已經在加州開出了第一家健身房,還賣了很多臺“墻”給美國特種部隊、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的私人健身館等客戶,備受好評。不管是否能變革健身業。健身墻及其模式顯然將是美國健身業的下一個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