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著
又逢辭舊迎新,每每此時我都按捺不住發自內心的喜悅和興奮,有人問為何?我想答案是:這個時刻讓我總結與思考。
新年年會上和新入職的朋友們聊天,談到最多的是人生規劃。后來,我認真總結了一下,我談的關于人生規劃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一個主題:人生可以頂層設計。巧合的是讀《北大人生哲學》時這一點又得到新的印證,那些北大先哲們無一不是有著明確的人生規劃,并且堅持不懈地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正如北大名師魯迅先生所說: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請閉上眼睛,想象著在我們的腳下,是我們出發的起點,我們要往哪里去呢?無論是誰,都會向前邁步,經過一小段跋涉后,大家都會陷入人生的“圓心磁場”,這個磁場的中心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有隱形的力量,會改變人們前行的方向,使其轉彎、轉彎再轉彎,最終形成以一點為中心、以一定距離為半徑的圓。于是,很多人很多年都在沿著這個圓不停地跋涉,把這當作生活的全部。但從起點出發的直線距離僅僅是一個半徑,卻渾然不知,有太多的人這樣終其一生,其才華、其美貌、其青春被庸碌消磨殆盡。這樣的人生便是缺少目標,缺少“頂層設計”的人生,因為一個徒步的人獨自行走的時間越久便會越發容易忘記最初的夢想,目標就像沙漠里的綠洲一樣,時刻警醒旅人,要時刻銘記最初的目標。
請把眼睛睜開,一起動作:伸出左手,將手掌攤平,所謂的圓心磁場,正是掌心,這是人們從不同起點跋涉到這里的第一個驛站,路上,有人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功,有人經歷過不一而足的失敗,也有人仍然在迷茫地求索中。但是,誰都不能逃離圓心磁場的魔力。在圓心磁場驛站,追求高度或力圖重塑的人會獲得正能量,對事業高度的渴望會引領其不斷想象自己的未來,并試圖將現實坐標與理想坐標連線,從而找到通往人生最為輝煌的坐標點的最近路徑。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斷發問:我這一生到底要什么?未來的我是什么樣子?終我一生能實現多么宏大的目標?通過不斷發問,他們勾勒出自己人生的愿景。
在有了兩年以上的工作閱歷后,我們就可以給自己做人生頂層設計,這個概念比眾所周知的人生定位還要高級。曾經很多次,當靈感閃回的時候卻稍縱即逝,直到讀完《北大人生哲學》闔上書的那一刻,我發現曾經丟失的靈感恰是書中提到的北大精神,何不抓緊時間給自己做好人生的設計。給人生做頂層設計的第一步是勾勒未來愿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沐浴更衣,泡一杯綠茶,認真地、反復地問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 “人”,然后反復論證這個“未來圖景”是不是你終其一生值得努力付出的,是不是可行的。給人生做頂層設計的第二步是確定現實坐標,也就是確定通往未來愿景的起點,如果是本業當然簡單,如果是異業就一定要勇敢地打破現狀,進入軌道。給人生做頂層設計的第三步是反復固化未來圖景,可以通過與朋友分享、給家人講解、在QQ上做標簽等方式不斷強化自己對未來圖景的理解。當未來圖景真正印刻在你的腦海中后,你就會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去實施制定計劃、完成目標等一切行動,否則都是空談。給人生做頂層設計的第四步是分解目標,可以按照5年、1 年、1月這樣三步分解,對于一個對未來充滿渴望的人,內驅力會很強,不用制定過于復雜的目標,只要能夠說清楚就可以了。這個過程相對艱辛,因為有的小目標的確很不起眼,你會集中所有的時間來完成它,也許會出現“不值”的幻覺,但堅持住,它們就是沙子水泥,組合起來就是高樓大廈。給人生做頂層設計的第五步是打造成功案例。作為這樣一個追求未來圖景的人,成功應該隨時相伴,因為已經勾勒了這樣一條路,就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業的選手。第一次成功往往很重要,成功的人會再成功,成功的人的思考方式絕對會和一般人不一樣。這樣軟性的因素將有助于偉大目標的更好實現。
人生是可以頂層設計的,這讓我們洞悉了未來的自己,看到了未來的生活,雖然不再神秘,但真正可以做到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能夠領悟到這一點便是我閱讀《北大人生哲學》最大的收獲。最后我想借用書中徐志摩先生的話作為結尾:“有時,我們掙扎著喝完一杯苦味的咖啡,直到最后一口才嘗到杯底甜蜜的糖味。這就是生活,加了糖,只是未被攪動激活起來。”而你生活中的“糖”在等待著攪動生活的“設計”來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