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辰晨
2012年,數字出版行業發生了好幾件有象征意義的大事,毫無意外,他們都是和自媒體或者新技術相關。它蓄勢以待,潤物細無聲,但野蠻生長,仿佛一夜之間從一棵小草長成參天大樹,不知不覺影響到我們的思維、視野甚至于未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iBook Author的發布,蘋果提供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工具——iBook Author應用會教你如何用Mac電腦制作電子書。應用中有制作模板以及簡單的界面,從而讓任何人——無論背景如何——都可以在iBooks世界制作一本完全互動式的書。
iBook Author并不是第一個數字出版工具,也未必是最好的數字出版工具,但憑借著與AppStore的寄生關系,它將有可能成為數字出版行業的工具化生態系統,技術將不是眾多內容提供商進入移動應用時代的門檻,借助類似的工具化生態系統,沒有任何技術基礎的內容提供商乃至個人作者都將有機會創造全新的“電子書”,重新擁有市場和渠道的話語權。大名鼎鼎的魔界前傳《霍比特人》同名電子書就是基于iBook Author制作,當然,要做出高質量的產品仍然需要大量創意性工作。開發者或內容制作商需要發揮想象力,創造新內容,最終形成的電子書是“書籍和豐富媒體體驗的結合”。
另外一件大事是,韓寒主編,韓之隊制作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閱讀應用,上線不到24小時,《ONE·一個》就超過N多熱門游戲與應用,沖到了App Store中國區免費總榜第一名。與此類似的事件包括,美國暢銷書作家Tim Ferriss成為首個繞過出版商直接在亞馬遜進行出版的自由作家。
拋開行業管理和中國互聯網環境來看,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知名作者也開始脫離傳統出版體系限制,加入到移動互聯網生態鏈條之中,博客、微博、社交網絡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自媒體萌芽的土壤。傳統出版業對于優質生產資源的把控能力已經不大自信,如何應對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行業內生性變革,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即使這一天因為各種原因不會太快來到,但趨勢不言自明。傳統出版商還繼續圍追堵截或者封殺么?
很多傳統出版商瞧不起自媒體,覺得像小孩過家家,倒退五年,這一論斷百分之百正確,正推五年,這一論點都將被自媒體淹沒。自媒體沒有那么神秘,一切源于信息技術的推動、終端的普及、個性化的訴求以及社群圖譜的興起。
內容是傳統出版躲避移動互聯網打擊的第一道防線,但這道防線已經開始四面楚歌。很多目前依然強勢的傳統出版商和渠道商對于優質作者資源的維系還具備一定的優勢,作者仍然將出版紙書視作一種榮譽,可是這種合作模式并不穩固,“作者—出版商—發行商—讀者”這一傳統利益鏈會因為作者自媒體意識的覺醒而松散、會因為讀者的習慣偏好而扭轉,捍衛不了傳統書店的出版商和發行商,將進一步受到網絡書店的控制,又怎么可能靠版稅經濟支撐起來?優秀的作者一定試圖通過技術公司和技術平臺進一步拉近自己和讀者的距離,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經營方向轉換,作者尋求的是復合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僅是通過版稅,還包括自有品牌商品、廣告、口碑等社群整合營銷的方式變現。《ONE·一個》雖然現在仍然以廣告為主要商業模式,但誰能否認,《ONE·一個》的商業價值會超過紙書?
原來純粹的受眾——開始參與傳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現者、傳播者、轉載者和評述者。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挑戰,傳統出版媒介勢必要學習如何適應市場的變化,傳統的渠道掌控力已經越來越弱,而讀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成為一種消費主張。這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我們比任何一個階段都不缺信息,門戶網站、微博、Apps、垂直媒體、微信公共賬號……數字內容生產與傳播在不斷延伸變化的渠道中不斷分裂和碎片化。信息本身越來越沒有價值,而對信息流本身的聚合、篩選、挖掘卻越來越有價值。
ZAKER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兩年時間ZAKER在國內擁有1500萬用戶,這一切來自“技術+內容+個性化”的產品邏輯。在技術上,ZAKER不斷強化基于內容的興趣聚合,精準定位用戶的內容需求,ZAKER將微博、個人博客、報紙雜志、網絡新聞、圖片、RSS、谷歌閱讀器等眾多內容聚合在一起。用戶可以自己添加媒體公開的RSS源和微博,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轉發到微博上與朋友分享與互動。這使得傳統媒體的內容與社會化媒體的內容可以迅速地相互交融。通過排版引擎適配不同的終端,ZAKER將傳統媒體內容及用戶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社交網絡上分享的文章和圖片自動排版,轉化為雜志的樣式,以此幫助讀者在數字媒體上獲得優于傳統媒體的閱讀體驗。
更重要的一點,ZAKER試圖將語義挖掘技術和讀者閱讀習慣結合起來,根據用戶的習慣推薦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即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閱讀行為,加工提取海量的數據內容,并將其中重點資訊篩選給用戶,以此適合用戶在碎片時間精準閱讀。譬如,用戶在ZAKER里面定制了“移動互聯網”這一主題訂閱,那么移動互聯網板塊將智能呈現最近出現的用戶感興趣的移動互聯網資訊、評論、熱點事件分析。
技術與內容的整合過程中,并不是充當花瓶,也并非舍本逐末。新技術手段讓內容重構,增強信息傳達能力、提升信息價值、擴展了讀者消費的空間。傳統的物理教學無非是PPT加上點動畫或者視頻。Solar Walk則另辟蹊徑,它是一款科學探索應用軟件,能讓你在屏幕上移動視角來游玩太陽系。在Solar Walk里您可放大,縮小,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太陽系。你不僅可以看到我們太陽系各行星目前的位置,而且還知道在特定時間區間內他們的位置,無論過去還是將來該應用程序包括恒星列表、星座列表、行星列表和梅西耶天體列表,以及關于月相變化的信息,并鏈接到維基百科中描述天體的相關條目。此外,Star Walk還有“時間機器” 功能,此功能能幫助您觀察恒星的位置。技術讓原本枯燥和高深莫測的科學成為性感尤物,你可以通過智能終端觸摸它并與之互動。科學、教育、商業服務等很多領域在智能終端和新技術的推動下將擺脫教條,釋放原本知識中蘊含的魅力。
總而言之,移動互聯網為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提供了一次再造的機遇,在新技術推動下,高質量內容、良好的體驗、規模化用戶三位一體才能締造真正的產品,傳統出版機構應該有不換思路就換人的決心和意志,機遇轉瞬即逝,不應該固守傳統的商業模式,而忽略新興的商業機會,苦干、蠻干、瞎干最后等于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