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面對一件瓷器,通過它的光,它就可以和你對話,能夠傳達出很多信息。”說出這句話的是一位對高古瓷近乎癡迷的人,他就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文物保護檔案專項基金管委會副主任丁仰振先生。悉心研究探尋了近三十年高古瓷的丁仰振說道:“高古瓷是中國古陶瓷的精華所在,代表了中國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特別是宋瓷,后世再也無法復制超越。”
高古瓷器是一個與明清瓷器相對的概念,古代瓷器按年代分為:高古瓷(一般學術界是把元代以前的瓷器劃分為高古瓷)、清三代(元、明、清)瓷器。高古瓷自身所載之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價值,都較明清瓷器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近些年來,國內瓷器收藏市場上最引人關注的多是明清瓷器,但隨著國內拍賣市場逐步開放以及高古瓷價值逐漸被市場重視和認可,高古瓷國內市場和歐美市場之間的差距也正在逐漸拉近,未來的高古瓷市場行情不可估量。
宋瓷:高古瓷中的珍品
有一種觀點認為,高古瓷就是以宋瓷為代表,因為宋代被公認為我國陶瓷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其中五大名窯也被公認為代表了宋瓷燒造的最高水準和審美的最高境界。
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受益于傳統美學思想。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崇尚天然真實,把自然樸素之美作為理想之美的典范。這種對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對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中國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風韻,與中國傳統美學的旨趣相合拍,真可謂達到了渾然天成,天衣無縫的妙境。正是基于這種原因,宋代的名瓷,被世人譽為奇珍異寶,獲得歷代人們的高度贊美,這也是宋代瓷器能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代的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似乎早已成為宋瓷最高水平的代名詞。五大名窯各具特色:汝窯以天青釉和香灰胎著稱;官窯、哥窯都以開片冰裂紋為美;鈞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色彩而獨具一格;定窯以白釉和裝飾技巧來取勝。盡管五大名窯不能涵蓋宋代瓷業生產的全貌,卻集中體現了宋代的制瓷水平,除五大名窯外,龍泉窯、耀州窯、建窯、湖田窯、磁州窯、吉州窯等窯口出產的瓷器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每個時代的歷史遺存都不可避免的保留著屬于那個時代的烙印,不管是技術還是文化都遺傳著屬于那個時代的基因。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建立北宋王朝伊始,治國的政策一直是“尚文輕武,文德政治”,自此士大夫階層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隆盛時代,致使理學之風達到新的高潮,對宋人的思想情操和審美觀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徽宗一句“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創燒了汝窯,被世人譽為 “五窯之魁”,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對文化藝術有著不懈地追求,這為瓷業的發展創造了理想的環境,同時制瓷行業培養了大量的藝術人才,令后世追捧的宋瓷由此誕生。
鑒賞:穿越千年的“光”
高古瓷距今年代久遠,存世量稀少,完整的更是稀少,因而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巨大的升值空間。隨著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出現了大量仿品。在隋唐大運河古陶瓷館中,丁仰振先生介紹說:“我最初的收藏之路也很曲折,開始的時候鑒別的能力有限,在收集的過程中,也有打眼的時候,隨后就開始不停地研究,比對,琢磨了很長時間,逐漸領悟了其中的了。”他指著在記者面前的滿滿一大桌子的高古瓷碎片說:“這些瓷片都是老師!”
丁仰振先生大方地把幾件釉色絕美的瓷器呈現在記者面前,呈現在記者面前的每一件都是世間罕有的絕品宋瓷,正當記者驚嘆感慨高古瓷之美時,他指著其中的一真一贗兩件瓷器言簡意賅地說道:“‘光是鑒定高古瓷關鍵的一點。什么都可以仿,唯獨光是不能仿的!”這是丁仰振先生在鑒定方面首次提出的一種說法,也是他窮其幾十年的收藏經驗總結提煉出來的精髓。他繼續闡釋說:“器物的造型、上釉方法、燒造方法、原材料都不盡相同,制作的水平也是從生疏到逐漸成熟的過程,每樣器物都蘊含著當時的時代風格,所以在判別上不能一概而論。但唯獨‘光是任何做舊手法都還原不了的。我們講的包漿、神韻、肥潤都講的是光。經歷了一千多年形成的光是無法復制的,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光,是柔和的,像包上了一層塑料薄膜,贗品呈現出來的光完全不是這樣。”丁館長耐心地指導著記者感悟著宋瓷的美麗:“宋瓷追求的是玉質感,宋代的官窯燒制出來的瓷器胎薄釉厚,由此產生出的玉質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行情:拍賣市場看走勢
長久以來,中國的高古陶瓷器在歐美拍賣市場上光芒頻頻閃現,然而在國內高古瓷收藏群體始終穩定,并且近幾年明清瓷器在拍賣市場的炙手可熱使得高古瓷顯得備受冷落。如今,隨著國內投資收藏家、拍賣公司與國際形勢的接軌越來越緊密,國際行情勢必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從國際市場看,今春紐約兩大拍賣公司拍出的眾多高古瓷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紐約蘇富比推出的一件北宋時期的定窯刻蓮花紋碗。這只估價20至30萬美元的小碗在激烈爭奪下,最終落槌于22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84.17萬元。而這樣一個價格,也一舉打破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239.41萬港元成交的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所保持了十年之久的紀錄。
再來看國內市場,今春中國內地各大拍賣公司的春拍中,高古瓷部分的上拍數量和成交數量相比于近兩年,可以說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2013年春拍高古瓷的成交數量基本上達到了以往一年春秋兩季拍賣成交數量的總和。但由于整體所占份額基數還比較小,所以這種變化并不會顯得特別引人注目,當然,對于關注高古瓷市場的藏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信號。
從成交情況看,五大名窯的地位在眾多窯口中絕對是站在最高處的,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搶眼的表現。在成交價格方面,五大名窯領銜無可厚非。在北京東正春拍中,一件宋代哥窯盤拍出了598萬元的高價,這一價格在近幾年的高古瓷拍賣中也可名列前茅;另一件元代哥窯水盂則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斬獲了310.5萬的不俗成交價。對于哥窯器物來說,歷來是拍場藏家的寵兒,一件宋代哥窯魚耳爐就曾經在2009年于國內拍場創下了過千萬元的成交記錄,雖然這兩件拍品的成交價格與之相比還有差距,但在如今藝術品市場整體趨于調整、天價拍品難現的局面下能拍出這樣的價格,無疑為國內高古瓷市場增加了信心。
此外,定窯、鈞窯、龍泉窯等名窯高古瓷器物在今年內地春拍中也多有面市,成交價格雖無更多驚人之處,但成交率卻比較理想。數量增加,價格穩定,可見高古瓷在國內拍場的未來走勢將會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