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暉

肖鋼是一個適合的人選。
畢竟做過政府官員、企業領導的他,對于資本市場并不陌生,對于協調各方的關系相當熟悉,對于平息各色人等充滿智慧。但是,這樣一個合適的證監會主席卻趕上了最“艱難”的時代,別說什么監管、別談什么保護,股市只認一件事:上漲、賺錢。
任不逢時
新股發不發?誰敢說不發,誰又敢說發。
證監會主席不比銀行行長、董事長。銀行的事情,大都可以自己說了算,固然國家政策、民情輿論等等諸多掣肘,但畢竟一家商業機構,說到底是“自負盈虧”的。可是,證監會主席這個職位,“無限風光在險峰”。
肖鋼碰上了熊市,盡管歷任證監會主席,在任上都不可能有眾口一詞的“贊頌”,或是被咒罵為維護利益集團,或是被指摘不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或是被譏諷不懂中國國情,或是被揶揄估計錯了形勢,但各任主席大都可以在自己的任期上趕上一個牛市或者經濟高速發展的好故事來“誘惑”投資者。
尤其是進入了21世紀,趕上中國經濟“神話”的幾任證監會主席,雖然被罵的“狗血噴頭”卻也都在政績和形象上獲利不少。肖鋼沒趕上好時候。
而今,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不再有兩位數的增幅,降到了7.5%左右的水平。但是中國經濟數據的不透明使得觀察人士很容易擔心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更差。
改革勢在必行,一旦政府重返刺激經濟的舊模式,則背離了改革初衷,但如果過分激進,有可能引發經濟乃至社會動蕩。盡管中央政府一直在傳遞改革信號:要讓中國經濟從依賴投資和信貸轉為依賴消費和創新。但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遜于預期。
壓力之下,各種政策和政府行為乃至商業數據都變得“晦暗”起來,政府債務也來添亂。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確切水平,官方始終沒有給出明確數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引發了投資者對實體經濟和企業盈利能力的擔憂,而國有股東是否會減持套現填補債務窟窿,也對資本市場形成了壓制。
中國股市從來就不是經濟的晴雨表,但一定是中國經濟的“情緒表”,如果經濟感到悲觀,股市表現就是絕望。
這個節骨眼上,發新股成了溫柔一刀,老股民都知道,股市蹦床的彈性全來自于“發新股”。1994年7月的三大政策救市;1999年“5.19”行情;2008年反彈;總之,一見新股停發,市場就一躍而起。
由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加上國內經濟不好及央行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股市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狂跌到2008年11月的1664點。在尚福林主席的指示下,新股從2008年8月起悄悄停發,一見新股停發,A股指數隨即從當年10月的1664點沖向2009年8月的3429點,總體漲幅達106%。
尚福林、郭樹清栽樹,肖鋼沒乘上涼,別忘了,尚福林、郭樹清在任之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政府用652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支持經濟,從而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
現在,種種跡象表明,經濟可能要痛苦轉型了。而且,股市上,新股啟動已為時不遠,再融資方案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規模“宏大”。
進入7月,部分地產股相繼發布停牌公告,引發遐想不斷。而風光了半年多的創業板大跌一場,主板在“忽悠”中根本沒有起色。
經濟減速,缺錢;銀行嚴格監管,錢荒;政府債務核查,錢怕;國家經濟轉型,錢緊;股民投資賠光,沒錢。如此條件下,熊市不足為奇,短暫的反彈不過是為了大踏步的倒退。這個時候,發新股,不發不行,發了更慘。
在一個因經濟減速而“曖昧”的熊市中,肖鋼越來越不敢表態了。自3月17日擔任證監會主席以來,肖鋼很少拋頭露面,即使在5月券商行業甚為重視的券商創新大會上,肖主席也未出席。陸家嘴論壇一行三會領導悉數盛裝出席,獨缺肖鋼親臨。由于其低調的行事做派,被稱之為史上最低調的證監會主席。
依法治市
監管改不改?
面對前任們留下來的攤子,肖鋼選擇的是“放權”與“嚴打”相結合。這被媒體廣泛定義為“肖鋼新政”。
于是乎,肖鋼白發照成了近期的熱點:一張是今年3月肖鋼履職證監會主席之前的照片,另一張則是7月15日其參加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的新聞圖片。其中最大的變化便是白頭發多了。
肖鋼的路子第一個特點是“寬進嚴管”。他將加強監管執法視為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尊重市場客觀規律,扭轉“重審批、輕監管”傾向,將“主營業務”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將“運營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對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地放,對需要管好的事情,堅決地管住管好。對違法違規行為,毫不手軟地追究到底、處罰到位。
建立健全“主動型”立法保障機制,加大制度供給力度,是肖鋼的打算。資本市場的立法修法,需要反映規則創新多、變化快的特有規律,增強主動性、靈活性。考慮采取“一年一評估、兩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的方法,及時將監管執法經驗和趨勢反映在立法之中。
不可否認,證監會當前重點是要抓緊修訂《證券法》,并以《期貨條例》為基礎,加快制定我國期貨市場的基本法。比較其前任,肖鋼還打算更多引入刑事司法力量參與監管執法,強化“行”、“刑”銜接。
第二個特點就是建立健全“高效型”行政執法機制,提高監管作為能力。
證監會多次強調要嚴厲打擊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并且祭出了“利器”:天豐節能、賢成礦業、平安證券……近幾個月來,多家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多名個人受到處罰。
第三個特點,肖鋼選擇的是建立健全“制約型”查審分離機制,提高行政執法工作水平。
最后,央行干部出身的肖鋼想到了建立健全“緊密型”政府部門協同機制,提高風險防范和處置能力。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需要全社會共同構建“大監管、大執法”格局。
這樣的監管,市場要不要?
監管此時加力,市場以腳投票。中國人常講,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如前所述,經濟低迷、股市萎靡,這就是肖鋼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