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
腰痛,就是指因外感、內傷或者閃挫,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者失于濡養,從而引起腰脊或者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
腰痛就是一種病癥,內傷多則為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役負重,或者久病體虛,或者年老體衰,或者房事不節,以致腎之精氣虧虛,腰腹失養,而發生腰痛。然而腎虛腰痛又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腰痛主要表現為:腰部隱隱作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心煩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紅,舌紅少苔。而腎陽虛腰痛與陰虛腰痛主要區別為腰部局部發涼、喜溫喜按,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復發作,少腹拘急,畏寒肢冷,舌苔淡,脈沉細無力。
對于腎陰虛腰痛的治療應該本著滋補腎陰、濡養經脈的原則,故選擇左歸丸治療。該方為《景岳全書》張介賓根據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他認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易滲”,故去“三瀉”(澤瀉、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龜膠板、牛膝加強補腎陰之力,又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陽中求陰,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體現了經典之配伍。
對于腎陽虛腰痛的治療應遵循補腎壯陽、溫煦經脈的原則,故選擇右歸丸治療。本方由腎氣丸加減而成,本方配伍的特點一是補陽藥與補陰藥相配伍,則“陽得陰助,生化無窮”,體現了“陰中求陽”的治療法則;二是本方純補無瀉,集溫補藥于滋補藥于一方,則益火源之功由著。
腰痛當中因為外感主要體現為感受濕、熱、寒邪,然而又相互夾雜,主要表現為寒濕腰痛、濕熱腰痛。
寒濕腰痛主要變現為腰部冷痛重者,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癥狀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應以散寒行濕、溫經通絡為治療原則,故選擇干姜苓術湯加減為主方,此方為《金匱要略》里記載治療寒濕腰痛的經典方。
濕熱腰痛主要變現為:腰部疼痛、重著而熱,暑濕陰天氣加重,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應采取清熱利濕、舒筋止痛的治療原則,故可以采用四妙丸加減。四妙丸是在二妙丸基礎之上加減,二妙丸為《丹溪心法》里的良方。
腰痛對于外傷或者閃挫引起的則表現為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部分病人有跌倒閃挫病史。治療原則就是要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故采用王清任《醫林改錯》中記載的身痛逐淤湯加減進行治療,此方中配伍通絡宣痹的秦艽、羌活、地龍等予以加強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
在這里簡單介紹了一下腰痛以及引起腰痛的病因及相應的經典治療方子,還需要應用者要辯證施治,適當加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