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中醫認為,人體萬病根源在于腹,想健康長壽就要提高腹溫。因為凡是身體疲勞,甚至有嚴重疾患、內分泌失調、疑難雜癥的人,腹部都能從以下3個方面敏感反應出來——
一是腹部溫度普遍下降。如人體腹溫在36℃左右,則皮膚紅潤、細膩、身材均勻、免疫力強;34℃左右,則易長斑、長痘、便秘、過敏、面色晦暗等;32℃左右,易肥胖、患痛經等痛癥;30℃左右,易手腳冰冷,出現各種腫瘤結節、性冷淡和疑難雜癥;
二是腹部容易形成結節異常點。腹部先天是陰經聚合的地方,稍不注意,腹部很快就成為脂肪、痰濕瘀毒凝聚的地方;
三是腹部越寒肚子越大。腹部受寒,脂肪凝聚堆積,把經脈堵塞,身體就會肥胖起來。
因此,在濕氣重的時候,建議大家用艾條溫灸中脘穴(肚臍上4寸)、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凹陷處)15-20分鐘。通過溫灸這些穴位,有助于溫胃行氣,健脾祛濕。
艾灸療法是用艾絨做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或艾條,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灸,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感傳達到溫經通絡,祛寒除濕,回陽救逆,強壯保健等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采用隔姜灸法效果更強。但是要注意,有實熱癥或陰虛發熱者不宜施灸,顏面部、大血管處和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