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一提到藥物對人體的損害,人們往往先想到肝臟。其實,對于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腎臟來說,它受到的損傷才是首當其沖的。
腎損傷“信號”表現多樣
最近,孫大爺患了多年的老痛風發作了,疼痛難忍的他就去藥店買了一盒止痛藥。誰知藥沒吃完,新毛病又出現了:小便越來越少,頭部和四肢還出現了水腫。到泌尿科一查,化驗單上赫然顯示腎功能異常,醫生說是“藥物性急性腎功能衰竭”。
吃個止痛藥怎么會患上腎損傷呢?沈陽藥科大學講師、主管藥師邸東華說,腎臟是我們身體里很重要的一個器官,它不僅能調節我們身體里水、電解質和酸堿的平衡,還有排毒的功能。絕大多數藥物通過代謝以后是從腎臟排泄出去的,所以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腎臟是首當其沖的。藥源性腎損害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有的患者會出現尿色改變;有的尿量會有變化,比如夜尿增加;有的出現眼瞼或下肢水腫、血壓升高;還有的病人出現非特異性表現,如乏力、食欲減退等。當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覺都沒有,只是由于偶爾的體檢,或者醫生檢查才發現腎臟出了問題。
三類藥物最易傷腎
臨床顯示,有不少腎損傷的患者都是亂吃藥所致。那么,哪些藥物容易給腎臟帶來損傷呢?邸東華指出,常見的藥物包括以下三類:
第一類: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種:①對腎臟毒性比較大的氨基糖甙類的抗生素,如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妥布霉素等。如果用的劑量大或者是病人的腎臟比較敏感,或者當時發燒出大汗、脫水的時候用這些藥物,很容易發生急性腎臟損傷。②頭孢類抗生素。像青霉素,它對腎臟的毒性不是特別大,但是很容易過敏,這種過敏有時會引起腎炎,當然,這跟個體差異有關系。③磺胺類抗生素。磺胺在我們尿液偏酸、喝水不多的時候,容易形成結晶,把腎臟腎小管賭住,引起急性的腎損傷。④抗病毒藥物。像一些感冒藥,服用不當,也容易形成腎內結晶,對腎臟造成損傷。
第二類:解熱鎮痛藥。像百服寧、去痛片、芬必得等,這些藥物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出現急性腎衰竭。
第三類:中藥。在許多人眼中,中草藥是安全、無毒的,其實不然。許多中草藥,像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等服用不當或超量都可損害腎臟及消化道等器官。
高危人群有哪些
臨床證實,藥源性腎損傷的病人,比較常見的是老年人、兒童、過敏體質者以及已存在腎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腎功能在逐漸衰退,對藥物的清除作用明顯減弱,某些藥物的腎毒性會更明顯。兒童,尤其是新生兒,因為腎臟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用藥超出安全劑量范圍,極易引起腎損傷。”邸東華指出,過敏體質者也屬于高危人群。研究發現,過敏體質或既往有藥物過敏史者使用各類藥物時,都易發生過敏性腎間質損害。另外,那些已存在腎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代謝清除藥物的能力已經減弱,而且對藥物的腎毒性更為敏感,也極易發生藥物性腎損傷。而各類慢性病患者須同時聯用多種藥物,也使藥物毒性風險增加。
防患未然最重要
目前,藥物性腎損傷尚無特效治療藥,因此,預防極為重要。邸東華提示大家,要想預防和早期發現藥物性腎損害,以下幾點可要注意了:1.避免濫用藥物,特別是杜絕濫用抗生素和解熱鎮痛藥。2.記錄好曾發生過的藥物不良(包括過敏反應)反應,就診時主動告知醫生,避免再次用藥時引起過敏性腎損害。3.因病情需要,須長期服用某些腎毒性藥物時,應適當多飲水,促進體內藥物代謝和排泄,定期檢查尿液(包括尿微量蛋白)和腎功能。4. 若服藥期間出現腰酸無力、小便異常(顏色變深、泡沫多且不消散、尿量明顯減少或夜尿增多等)、四肢水腫和血壓升高等癥狀,且輔助檢查發現有微量蛋白尿、顯性蛋白尿、固定低比重尿或血肌酐升高等異常情況,均提示可能存在藥物性腎損傷,這時一定要及時就診腎臟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