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前,他給我發一條微信:我錯了,可不可以不離婚,我舍不得這個家。我回復:不離我沒法面對自己。他又說:我最遺憾的事,是沒有給你買成帶書房的大房子。我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但想離婚的心絲毫沒有動搖。當然,我也明白,他的誓言和內疚,時過境遷后,就當個屁放了吧。
我非常反感中國家庭劇宣揚的一種價值取向:男人出軌,然后妻子各種忍辱負重,最后兩人破鏡重圓,只淡淡說一句:我去年買了個表。這是鼓勵男人出軌啊!愛情應該是相互促進的美好,而不是一個人的救贖,另外一個人的熟視無睹。有些人的內心,就是個暗黑無底洞,除了他們自己主動成長,沒有任何人能拯救他們。
他的親友們聽說我們離婚,一臉震驚和惋惜,再聽聞離婚的原因,更是露出不可置信的驚訝神情。以至于有時候,我會忽然同情起他來,一個能在人前把戲演得那么好的人,內心一定非常的孤獨。他自始至終沒有把我當成他的命運共同體,他需要的只是有個女人幫他維持家庭的表象就可以。至于他的孤獨,可以在酒吧在其他女孩那里得到解脫。
他一個發小問我:你相信浪子回頭嗎?
浪子為什么會回頭呢?在他真誠地說“要痛改前非”時,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可能只是他玩累了,玩膩了。當他暫時身心疲憊時,就需要一個叫“家”的避風所,需要一個叫“妻子”的人的安慰。
再退兩萬步講,越是浪子,越是閱盡人間春色,背了一屁股風流孽債,這樣的人物一旦能覺今是而昨非,回歸舊愛,估計越是分外知道珍惜。可面對這樣的珍惜,我不稀罕。回頭的浪子,如同一張被寫滿了字揉成團再伸展開無數次的信箋,不再是我當初喜歡的那一張。愛上一個人,怎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因為你甘愿被這個人一葉障目,心無旁騖。
知道我離婚后,有朋友勸我:休息好了就隨便找個人玩玩,不要再結婚伺候男人了。我回復:玩玩比認真活還累。人生要演戲的地方實在太多,能少演一點是一點,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想笑的時候可以不笑”,這年代,快樂唾手可得,但幸福遙不可及。人生如白駒過隙,有人追求快感,有人追求快樂,有人追求幸福。追的本身就是一場修行,像夸父追趕太陽。
以前失戀一場痛苦很久,究其原因,是心里留了太多的怨念。寬恕和放下,是一個讓你停止自我虐待的途徑,受不受用由你自己決定。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命運負起全責,怨不得別人。一個有受害者心態的人,必定也會成為迫害者。
婚姻這事就是選擇與一個什么樣的人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而離婚這事,就是選擇不與什么樣的人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這都是常態,跟選擇跟不跟誰去吃火鍋或者炒菜沒多大區別,只是影響范圍廣泛了一些罷了。有些事情,你能接受,就找個同樣能接受的人在一起;不能接受,也是一樣,找不能接受的人在一起。
結婚,其實就是一個生活方式。如果你連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都不知道,而且不打算自己去實現,而等著某個人來給予,那遲早別人都會拿走。關于這個問題,我一直相信一個比較靠譜的方式:先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不依賴于任何人,總會吸引到你想要的那個人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