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博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是一種典型的雙贏之舉,不僅中國本身,世界各國都將從中獲益。但要想獲得廣泛的認可,中國企業必須跨越溝通上的鴻溝。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是這個時代的一大經濟趨勢。有關專家預計,如果中國沿襲其他新興國家的發展模式,其對外直接投資將在2020年達到1萬億美元。
然而,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在許多方面完全不同。縱觀人類歷史,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實現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崛起引起了全球對中國海外投資的關注。
現實中,中國的對外投資對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益處。例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一項近期研究表明,中國正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務輸出國。然而,中國的崛起非但沒有受到廣泛的歡迎,還常被視為一種威脅。
根據多年來幫助中國企業實現海外擴張的經驗,筆者有如下幾個建議給即將或正在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
業務目標應能發揮促進溝通的作用。溝通并不只是簡單的“宣傳”,而是企業經營活動中各個環節的融合。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想在國外市場進行投資,一開始都會處于劣勢。天性使然,人們更愿意和自己比較熟悉的本地企業做生意。因此,重擔就落在了“外來者”的肩上,他們必須展示自己能為這片市場帶來哪些優勢。而達到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交流溝通。所以,企業一旦在國外新市場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必須規劃一套明確的溝通策略與戰術,以推動目標的實現并讓人們對此有所了解。
先博得認可,后謀求盈利。就像到陌生人家中做客一樣,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必須獲得主人的歡迎。因此,企業務必要在這一過程中及早確定所有關鍵的利益相關方。如今,大多數國家都存在著呈同心圓形式分布的利益相關方,其中顧客、員工和投資者居于核心地位。然而,企業還要將其溝通范圍拓展到這個核心圈之外,包括本地、區域以及國家層面的政府官員,投資地區的社區領導、社會服務機構和環保團體等。關鍵在于要充分理解企業即將身處怎樣的環境,在認清潛在盟友的同時,積極緩和與潛在對手或反對者的關系。
溝通,不只是翻譯。言語只是企業進入新市場時所采取的溝通工具之一,而且其重要性通常還排在最末。企業的行動往往是其評判標準,每一項行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傳遞一種信息。企業一旦明確其主要利益相關方,就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溝通計劃。與誰溝通、何時溝通、溝通什么以及如何溝通—對于這些步驟,企業都應事先做好規劃,以傳遞有關企業意圖和態度的正確信息。如果這些步驟完成得好,將為企業在未來取得成功增加籌碼。
正確理解成見。多數人不知該如何看待中國這一全球重要經濟體的崛起。有些人將中國的發展看成是增長引擎,可以幫助全球市場走出經濟衰退。而另一些人則對中國心存恐懼,將其發展視為必須加以遏制的威脅。無論是好是壞,中國企業都要背負所有成見,并且要對其影響保持足夠的敏感度,特別是對那些負面的影響。事實上,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從負責的行為和坦率的溝通上入手,抓住機會努力破除這些負面成見。但是它們也得保持警惕,切不可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種成見。
確保公開、透明。人們對于中國企業所持成見之一就是所謂的熱衷保密。這一疑慮大多是由文化差異所致,而有些則僅僅是由語言障礙引起的。無論如何,中國企業要證明這一成見有誤的方式其實并不復雜,只要在最初進入一國市場時就保持公開和透明,就能讓當地利益相關方消除偏見,打消疑慮。積極挑戰負面看法的企業越多,這些成見就越有可能逐漸消散。
團隊運作。過去30年里中國經濟的爆炸式增長意味著大部分投資海外的中國企業都比較年輕,其創始人仍然積極參與公司的管理。這些創始人是充滿智慧的企業家,他們的愿景造就了公司的成功。但是,要想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成功,他們需要做一些自己可能還不太適應的事情—放得開,也就是將權力下放給其他員工,讓他們來實現愿景,建立團隊,并賦予他們必要的自由和權限,發揮才能,從而取得業務上的成功。借用中國的一句古諺:“獨木不成林,單弦不成音”。
打造本地面孔的中國企業。在中國化、全球化以及本土化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是投資海外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一項共同挑戰。其關鍵在于要真誠。要獲得當地人的接納,一個首要環節就是建立本地的人際關系、聘用本地員工。但是,中國企業不應該也不需要掩藏其中國傳統。雖然有人會將對華成見轉移到中國企業身上,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尊重那些保持自身文化傳統的行為。在融合中國化、全球化和本地化的過程當中,每家企業都是各具特色、獨一無二的。但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企業“形象”必須反映其現實情況。
自信,但是謙虛。走在海外投資前沿的中國企業贏得了全球經濟界的尊重和欣賞。但是,在中國企業計劃進行投資的國家中,看法難免因人而異。立法者對中國企業進軍本土感到恐懼,其保護性條例的出臺無疑會得到本土企業的大力支持。對于企圖挑起這種非理性恐懼的競爭對手,中國企業應避免授人以柄,在保持自信的同時展現謙虛的一面。真正的自信并非來自外界的關注。讓業績證明實力,中國企業將更能被當地人接受,從而走向繁榮昌盛。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是一種典型的雙贏局面,不僅是中國本身,世界各國都將從中獲益。但要想獲得廣泛的認可,中國企業必須跨越溝通上的鴻溝。一個巧妙且富有戰略性的方案將能彌補溝通上的落差,但這需要企業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資源。事實是,如果那些投資海外的企業確實這樣做了,不僅能使自身獲益,還將為投資所在的區域帶來收益。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xincaifu@xc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