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摘 要】在現代社會生活和多元化傳媒中,小小說類文學期刊文本雖小,但是可以大有作為。借助數字化平臺,以做好網絡閱讀與經營的先期介入;以小小說精品資源參與小品、影視短劇、微電影的作品制作;借助手機彩信的形式傳播,倡導多維閱讀等經營項目可以為小小說類文學期刊贏得強大市場競爭力和受眾影響力。
【關鍵詞】小小說 文學期刊 期刊經營
當代中國,在生活節奏加快與高科技發展的影響下,傳統閱讀與寫作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小小說應運而生,成為當下生活中的時尚性文體。小小說文體自身攜帶的諸多文化元素如思想內涵深刻、小中見大、紙短情長,在現代社會生活和多元化傳媒中有其天然優勢,更使它在未來的文化產業市場競爭中有著無限廣闊的前景。作為一本小小說類文學期刊,如何利用小小說的“小”,發揮“大”作為,本文以《小小說月刊》為例,探討小小說類文學期刊經營發展思路。
一、借助數字化平臺,做好網絡閱讀與經營的先期介入
在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文化產品的發展都不是單一、憑借一個媒介能夠完成的。網絡為期刊內容的銷售提供了足夠大的存貯能力和足夠快的到達受眾的渠道。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期刊打破了“期”的概念,期刊的生命并不伴隨“過期”而消亡,而是可以借助“長尾效應”實現內容價值的延續,在更長的時間內產生累積效應。《小小說月刊》多年與網絡的合作經驗告訴我們,一是好的小小說內容在網絡空間具有出色的長尾效應,不僅可以為期刊創造長期的持續的效益,同時也為作品傳播提供長久的生存空間和傳播平臺。二是與其它以時效性和連續性報道見長的期刊比較,小小說類期刊單篇閱讀的非連續性更加適合網絡閱讀的下載需要,且其本身的“去時效性”也為“由刊到網”傳播的滯后性,為期刊爭取到相對有利的傳播機會。
此外,期刊由網下的紙版發行到網上的數字傳播,其內在含義不僅是期刊傳播方式的變化,而且還是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即由“刊”到“篇”,聚焦內容層面。期刊的網絡傳播是以“篇”甚至是“標題”為單位,其消費行為發生是以“篇”為計費單位。從這個層面上說,期刊網絡傳播的“整刊傳播”是期刊的在網絡空間內品牌與期刊形態的延伸,標題是吸引受眾的眼球的關鍵,導語是指引受眾閱讀的路標,而單篇文章的內容質量則成為實現網絡售賣的根本。分析這一改變,其目的不僅在于透視其所隱含的內容編輯的意義,刊社在編輯刊物時值得注意的內容和要素,而且還通過對內容層面的發掘和研究為刊社提供相關的參照依據,共同探討在網絡傳播環境下期刊內容編輯、資源整合和刊社經營等問題。
二、以小小說精品資源參與小品、影視短劇、微電影的制作
小小說作品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因取材精確,小小說又有“鏡頭小說”之稱,小小說雖寫的是面上的一點,但這個點是在運動展開的,小小說往往從一個畫面、一組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生活,表現出一種新的思想,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正是由于小小說“小”、“新”、“巧”、“奇”的顯著特點,決定了小小說精品資源可以參與小品、影視短劇、微電影的作品制作。國家一級作家、新銳編劇海飛說:“就體量來說,微電影就像小小說,情節緊湊,人物關系比較簡單。”在他看來,微電影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故事有了,這個劇本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些年,《小小說月刊》合理開發利用優秀的小小說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次與河北省影視家協會合作,推薦優秀小小說并拍攝成微電影;參與 “善行河北·一諾千金”、“善行河北·美麗河北”河北微電影主題大賽等活動。媒體的關注、公眾的普遍認可,大大提升小小說月刊雜志社在公眾心中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三、借助手機彩信的形式傳播,倡導多維閱讀
手機彩信作為新經濟時代的一種新型傳媒,它能快速、直接傳播各種信息、圖像、聲音等內容,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成為增強溝通與互動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發揮小小說短小精悍、適合快節奏閱讀的特點,結合手機彩信方便、快捷、隨時隨地的優勢,讓小小說類期刊與最具有時尚特征的傳播工具聯姻,共同開拓閱讀市場,從一定程度上帶動發行量的提升。
借助手機彩信的形式傳播,《小小說月刊》一是“精彩內容搶先看”,將刊物目錄和每期最精彩的內容作為導讀,以手機彩信的預告方式直接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目錄是內容的向導,導讀是內容精華濃縮,通過這種快捷方便的形式,對刊物宣傳起到主動傳播、廣而告之的作用。二是“小小說月刊彩信版”,將彩信內容與刊物內容相結合,將刊物的特色內容翻版為彩信版小小說,用最精彩的圖片、最精煉的文字吸引讀者眼球,為刊物的閱讀開辟出一條嶄新、獨特的宣傳、推介道路。
總之,小小說類文學期刊的經營發展需要以智力資本為主要載體,只有創意性勞動才會成為“第一生產力”。它要求我們具有一流的文化創意團隊,要熟悉文化市場運作規律,掌握大量的文化產業的開發項目,從而形成書刊出版、展會組織、教學培訓、新媒體閱讀等多元形態的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和創意資源的產業化發展結構。刊社要不斷完善內部結構的科學整合配套,做到多體合一、互補互動,相得益彰,集文學事業和文化產業經營于一身,注重在短期行為與未來空間上的可持續發展。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