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
能夠延續智能手機市場輝煌的最好辦法是技術創新,但目前似乎在這方面還看不到什么新的前景。
三星電子近日發布的初步財報顯示,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公司運營利潤為9.5萬億韓元(約合83億美元),大大高于上年同期的6.5萬億韓元,但在這樣好的數據下,資本市場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反饋信號,三星股價在首爾股票交易市場大跌近40%。事實是,近一個月內,三星電子股價暴跌了12.7%,市值蒸發253億美元,相當于索尼公司的總市值。
三星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的運營情況盡管很好,但依舊沒有達到之前外界的預期,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人們已經開始對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前景產生擔憂。事實是,被手機業務撐起的幾大公司:蘋果、三星、HTC,近來都表現“欠佳”,人們懷疑:智能手機的好時光是否就要終結了?
在中國,7月9日,小米公司宣布其16G版四核高端智能手機(小米2S)將以1699元“崩盤”價發售,名義上是搶占暑期市場,但傳遞出的信號卻是智能手機業的黔驢技窮,而只能使出價格戰的最后殺手锏。
智能手機市場是否開始步入紅海?這有待時間驗證。但作為消費者來說,在經歷過iphone推出而引發的火爆追捧后,手機的魅力確實大不如前,人們曾經一款接一款地更換新機,但現在已經找不到再換手機的動力與理由,因為市場上發售的新機跟拿在手里的舊機幾乎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一樣的操作系統,一樣的顯示屏幕,一樣的CPU……手機廠商們試圖用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多核的CPU、更大存儲以及更高像素的鏡頭來“標新立異”,但事實證明,消費者對拼硬件興趣不大,以目前手機的用途來說,更好的硬件更多的是浪費。
智能手機目前的窘境似乎是在重蹈當年PC市場的覆轍。30年前,個人電腦兼容化以后,PC市場呈現出“千人一面”的情況,如何驅動消費者更新換代、投入購買也一度曾經是PC廠商們的難題,好在當時還有一個Wintel聯盟,英特爾依靠摩爾定律不停地推出更快的CPU,微軟則隔三差五就推動更大更復雜的Windows系統升級換代,使消費者不得不一個勁兒地換電腦——不換電腦就運行不了最新的操作系統與軟件。Wintel聯盟共同轄制下游PC廠商,攫取了20年的市場暴利才算基本走到盡頭。但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剛剛暴利了5年就好景不再,所謂安卓聯盟顯然起不到Wintel聯盟的作用,
能夠延續智能手機市場輝煌的最好辦法是技術創新,但目前似乎在這方面還看不到什么新的前景。類似谷歌眼鏡這樣的產品當然算是很有誘惑力的創新,但它雖然有通話功能,卻無論如何都不能被稱為手機,它開啟的是一條新路,通向的是增強現實型穿戴式計算機時代。為了突破同質化困境,有深圳百分之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國內企業在嘗試通過C2B平臺銷售立足于用戶個性需求的互聯網定制手機(100+個性定制手機),但這嚴格來說還只是銷售上的創新,而且市場前景并不明朗。
從絕對數字上來說,智能手機還有大幅上漲的空間,因為單在中國就有幾億消費者還在使用無法上網的舊機型。但這部分主要以低端人群為主的消費群體不可能再為手機廠商提供暴利,為了爭奪這部分人群,手機廠商之間或將爆發空前慘烈的價格戰。如果蘋果、三星不屑于躬身參與,一些善于把握時機的中國手機廠商將有可能依靠成本優勢與市場優勢實現崛起。
在智能手機的后暴利時代,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前巨頭因為其豐富的成本控制經驗、市場營銷經驗或許能實現咸魚翻身,同時,那些曾經嚴重依賴iPhone銷售而日益渠道化的電信運營商們也將有重新找回昔日尊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