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義
集合語言主要有三種形態,即自然語言、符號
語言和圖形語言,要描述一個概念時,往往會使用
自然語言,這不僅因為自然語言接近普通的生活語
言,通俗易懂,還因為自然語言更能嚴謹準確地刻
畫概念,提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但在進行數學表達(如
書寫、推導和演算等)時,卻更多地使用符號語言,
這是因為符號語言指意簡捷明了、書寫方便,同時
符號語言的使用,能將數學內容溶于數學式子當中,
有助于運算和思考;當在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時,
往往又會借助圖形語言,因為它直觀形象,便于理
解,《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數
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
具,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高中數學課
程只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習,學生將學會使用
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發展運用
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對集合
的教學應十分重視集合語言,一切的教學選材、教
學設計和教學活動都應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增強
學生對集合語言的理解、翻譯和運用的能力,那么
如何加強集合語言的教學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
踐談一些膚淺的認識,敬請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