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才
《人民日報》連發3篇文章,對《小時代》“匡正扶直”,光看標題就已經很驚悚,再看內文就更驚詫了:“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恪局”……有作家批評《人民日報》沒資格說《小時代》的優劣,我想說的是,《人民日報》當然有權利,只是,它不了解《小時代》。
《小時代》的世界我是熟悉的——在我的時尚媒體生涯里,我身邊的女同事都是《小時代》主角們的模樣:愛物質,喜歡名牌,崇拜名流,她們對未來有一種超越常人的期待,對生活有與過往一代截然不同的理解。這一群人多半是善良的,小情小調,小憂傷,小迷茫,虛幻,但還算真切。如果我們回味一下,我們每個人的青春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摸爬滾打,哭著笑著,流著淚,轉眼也就長大了。因此,大人們完全不必擔憂這群孩子的未來,因為生活自會教會他們一切。
就如美劇《緋聞女孩》,雖然它很無聊,弱智荒誕,甚至有點胡扯,但我們依然喜歡看,為什么?因為里面的人物都是帥哥美女啊。人性都是向美的,看著鮮艷的面孔,人們總是會欲罷不能。再說,那些人物也是真實的:他們也有迷失、苦痛、愛恨、挫敗、糾葛、軟弱,雖然是我們不熟悉的,卻是我們共鳴的;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人性的堅持,這是《緋聞女孩》讓人著迷的秘密。同樣,《小時代》里的4個女孩子,雖然拜金,但她們也有對真摯愛情的向往,也有付出——正如一位影迷所說:如果你只聽見了顧里40萬透支額的信用卡而忘記了24元錢的稿費;如果你只看見了宮洛身上的愛馬仕毯子而忽略了她窗口孤獨的燈光,請不要說你看懂了《小時代》。如果你只注意了顧里家充滿奢侈品的衣帽間而跳過了她頭發散亂陪著林蕭修改策劃方案;如果你只留意了顧源家豪華的房間而忘記了他修改排位表時純熟的手法和冷靜的態度,請不要說你看懂了《小時代》……風景是內心的映照,也許《小時代》并沒有問題,只是你,早已被這個浮華的時代所腐蝕。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起另一個網友的話,“郭敬明他爸也不是富二代……”我覺得非常對。而我們普通人,哪個不是在追求成功呢?哪個不喜歡香車寶馬、華服美食?歸根結底,奢華不是罪,因為人本性都是向往高貴的生活,而高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否財富自由,是否擁有賞心悅目的生活。當然,物質不是高貴的全部,但最起碼,物質可以讓我們快樂。這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并沒什么錯。
退一步說,年輕人追求成功,追求上流的生活,也是一種上進。如果每個年輕人都安于貧寒,如果每個年輕人都邋里邋遢朝不保夕,那不就是屌絲嗎?社會需要那么多屌絲嗎?
當我邀請一位上海作家來深圳發展時,他說:“可否幫我訂好機票安排好住宿,你知道我一直很慘……”
所以,崇尚物質并沒有錯,拜金也沒錯,錯的是你被物質攫取了靈魂,錯的是你為了物質而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