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學習倦怠問題已是不容忽略的問題。高職學院由于其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就讀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與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相比,有其不同之處。本文以高職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原點,理清高職學院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并力求探索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學院;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對策
對學生而言,學習也是一份職業,每天按時上下課,完成作業,參加社會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身價值,但由于個人原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等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他們在自己的“職業”領域里產生“職業倦怠”。高職學院辦學模式、培養目標、所招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與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相比,有其不同之處。
一、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分析
通過與曠課較多、常請假、因學分未修夠被發學籍預警通知、上學期學業成績為班上后25%的學生進行交流談話,從學生本人摸清出現學習倦怠的原因,并對其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主要為主客觀兩方面原因。
(一)主觀方面的原因
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學院的學生入學時成績比本科生的成績要低,學生在學習的自覺性上也相對較差一點,因此學習倦怠表現在主觀方面的原因有其獨特的特點。
1.思想上對大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一方面,他們認為,在大學里,生活的重心是彌補以前所失去的快樂,學習只是附隨品,“60分萬歲”便成了學生的座右銘,特別是當前社會的各種誘惑和嚴峻的就業形勢更讓學生堅信大學讀書無用,大學畢業就等于失業。另一方面,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我交錢后,無論怎樣,學校必須保證自己畢業,這是學校的義務。
2.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調整力差。有的學生認識到無論現實就業如何難,大學學習仍然很重要,因為那是專業性的培養,但由于高考失利、文理科的轉變、戀愛失敗、專業書看不懂、平時努力了可考試成績仍然很差甚至不及格等原因,學生產生挫敗感,自我調整能力較差,無法進行自我調節,依此轉移了興趣方向或者把自己封閉到虛擬的網絡世界,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二)客觀原因
學生產生學習倦怠,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之外,還有家長的錯誤認識和特殊的地理優勢等客觀原因。
1.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誤區。誤區一: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自己的事情應當由自已作主,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實際上,學生——特別是一年級新生——恰恰處于一個轉型時期,由在教師和家長壓力下完成學習的環境轉變到眼前充滿各種誘惑,有的學生因受到一些挫折,得不到家長及時的引導、關心,在這種悲觀情緒下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因取得成績而驕傲,認為大學學習很容易,此時家長沒有對孩子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輕視大學的學習。誤區二:不重視與輔導員聯系。許多家長因為誤區一,認為與自己小孩的輔導員聯系并不重要。
2.地理優勢,滋生了學生的學習倦怠。高職學院的生源主要為本省學生。這形成一定區位優勢,學生因老鄉多,環境熟悉較快,便把大量的時間用于自己的人際交往。
二、解決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的對策
高職學生入學時成績比本科學生的成績低,因此在知識基礎及綜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些“原材料”,教師要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綜合能力,應采取較為合適的對策。
(一)抓實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
培養學生就如同工廠加工產品,要產出高質量產品,必須在原料添加時就要投入精力。每年9月份入學的新生就是學校加工的“原料”,因此抓實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是關鍵。第一,幫學生樹立起自由“規則”。通過講座、開班會的形式讓學生熟知學校在教學和學生方面的各項管理制度,使學生懂得大學學習與以前的學習一樣也是講規則的,也得依規矩行事,剔除他們的依賴思想。第二,幫學生找方向。通過班會、討論的形式告知學生畢業的標準和一名適應社會需求的大學生應具備的條件與素質,幫助學生理清學習與社團、兼職、戀愛、網絡游戲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
(二)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
家長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引作用仍然很重要,因此,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一方面,輔導員可以通過電話、邀請學生家長親自到學校等方式與學生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入學前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這可以幫助輔導員找到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特別是一直都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并與家長一起探討幫助學生走出這個困境的辦法。
(三)加大對“學習倦怠”學生的心理輔導
產生“學習倦怠”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心理上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行動上消極對待學習,因此加大對這些學生的心理輔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實施者,輔導員通過學生的平常學習表現、學習成績和與他們的交流找到每個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真正原因,并建立各自的檔案。
(四)改革考試、評卷方式
實行教考分離和集體流水線評卷,即任課教師只負責上課,期末考題由任課教師提供教學大綱和教學課件等相關內容,另請教師命題,幾個教師每人負責幾道大題,共同完成一份試卷的評卷工作,專人進行累分和復查試卷。
(五)實行合理的淘汰制度
有些學生本身就無學習的任何興趣,只是因某種原因而來,他們潛意識地認為,我是被逼學習的,逼迫者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同時,我交錢上學,我是上帝,無論怎樣學校必須保證畢業,這是學校應盡義務。因此,學校可實行合理的淘汰制度,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動力去學習。
參考文獻:
1.金崇芳,《大學生逃課的歸因分析與矯正》[J],《教育與職業》,2009.05
2.龔琛琛,《大學生學習自控與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趙文進、劉清梅,《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研究現狀與展望》[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01
作者簡介:李勁濤(1968.9- ),男,湖南寧遠人,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