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承孝
初三復習時間緊任務大,教師們壓力很大。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們經常思考的,也是必需的。復習課不會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大部分知識學過,學生也易在教師的講解中走神。我們教師又苦于沒有公認的教學模式,費了半天勁挺累還感覺復習效果不盡人意。下面就對提高初三數(shù)學課堂復習的高效性,把我的一些感想和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參考初中數(shù)學中考考試說明確立目標,把握中考方向,制定復習計劃
初三數(shù)學總復習是在課程全部結束之后對數(shù)學各章知識重新認知、數(shù)學方法再掌握、數(shù)學思想再升華、數(shù)學能力再提升的過程。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復習目標,以夯實知識基礎、提高學習能力為基本原則,通過復習力求使模糊的知識清晰化、缺漏的知識完整化、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
圍繞這樣的復習目標,對知識點的復習就不應再是簡單的回憶,而是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水平發(fā)展縱橫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
二、課前要針對中考考點全面的備課,加強復習的準確性全面性
(一)夯實基礎,強調對課本的熟悉
現(xiàn)在中考命題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簡單地加以改造。有些題目雖是高于教材,但原型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申、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領會《課程標準》精神,深研教材,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結構。對于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要求學生弄懂、會做,尤其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教師要統(tǒng)觀教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歸納,形成知識網絡。同時,還要查找課本中的典型題目,根據(jù)復習內容,選擇適合的方式使知識網絡內化為學生的知識。要因班而異,因學生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考慮到督促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提取知識、回顧具體內容,又要注意使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脈絡。
(二)復習過程中要有梯度的選擇例題和練習題
1.在注重知識基礎性的同時注重綜合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把問題深化,揭示出解題規(guī)律。
2.不僅要注重知識技能,還要發(fā)展思考能力。數(shù)學的學習中一定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是在指導學生有意識地應用數(shù)學思想(整體思想、函數(shù)和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轉化和化歸思想、統(tǒng)計思想等)和方法來解題。具體到復習中,特別是要注重轉化思想的應用,怎樣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把較難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或常見問題,把新的問題轉化成老的問題。應選擇那些能較好地涵蓋相關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想方法,或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這樣既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又能激發(fā)中等以上學生的求知欲和挑戰(zhàn)欲。例如,已知: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BC內接于⊙O,點D在弧AC上運動,但與A、C兩點不重合,連結AD并延長交BC的延長線于P。
(1)求⊙O的半徑;
(2)設AD為x,AP為y,寫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D點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位置,使得△BDP成為以DB、D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你求出此時AD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要注重例題習題的開放性、探索性。讓學生通過對開放性習題的探索,學會思考,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題練習題要融于現(xiàn)實生活,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三、課堂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一)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總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學生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因此,知識的梳理應該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梳理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困惑帶著疑問去交流。在對已學知識進行梳理時,應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完全由學生自己梳理、互相交流補充,教師點撥;也可以利用填空、填表、填框圖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填充回憶,整理復習內容,讓學生能夠很輕松地理清知識網絡。例如,下面幾道題:
1.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1)(a-1)=a2-1 (B)27a2b3+1=a2(3b)3+1
(C)a2-10a+10=a(a-10)+10 (D)-2a2b+4ab2=2ab(2b-a)
2. m(a-b)+n(a-b)=(a-b)( ) 利用了 法分解。
3. x2-8x+16=( )2,利用了 法分解。
4. x2-y2 = ( )( )利用了 法分解。
(二)習題的講評要注重師生互動,突出實效性
習題的講評是復習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像醫(yī)生下藥一樣,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由“一言堂”改為“群言堂”。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加大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力度,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觀察、分析、類比、分類、化歸以及數(shù)形結合甚至猜想等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善于從題目中挖掘思想方法,可以通過題目的分類歸納和有效組合,集中力量解決同類題中的本質問題。總結解析這類題目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去體會、感悟,逐漸養(yǎng)成善于總結、勤于思考的數(shù)學品質。
在講評習題時對習題進行引申。習題的講評不能就題論題,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變式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講評習題時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經常出現(xiàn)的誤區(qū)是,在上復習課時傾向于多講復雜的、難一點的題目,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探索解題方法或總結規(guī)律,實際上并沒有使學生提高。復習過程中最好選取能夠讓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的題目去研究。一題多解的題目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會,一題多變的題目促進了學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了拓展,解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師在講題時,對解題方法的點評才是教學的精華。對于學生給出的一題多解,教師也不能只是簡單判斷正確與否了事,而應該引導學生比較、鑒別解法優(yōu)劣,哪些解法是通性通法,哪些是專題專法,歸納不同解法的思考方向。只有這樣,學生參與多了,領悟也就透徹了。
要善于發(fā)現(xiàn)錯誤,利用錯誤。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驗更是經驗。不要看到多數(shù)學生做錯同一道題了,就去講解這道題,而不去研究學生做錯題的原因。有些錯誤比較典型普遍,而有些錯誤的解題過程中很可能體現(xiàn)著某些積極因素和重要的思考方向,具有一定的討論價值。如果教師能把這樣的錯誤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對錯誤展開深入剖析,揭示錯誤根源,這不僅能使做錯題的學生茅塞頓開,而且還可以引發(fā)其他學生的再思索,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啟發(fā)和提高。況且,在整個剖析過程中,學生都有濃厚的興趣,注意力特別集中,能夠主動參與,積極動腦思考,這比教師直接講解正確解法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幾點不成熟的想法或構思,與大家一起分享,期待與大家交流,批評指正。希望與大家共同提高。
【責編 閆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