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華
摘要: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鞏固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和檢查教學效果的一個窗口。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抄襲、應付、甚至不完成作業現象時有發生。如何提高家庭作業的實效性,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家庭作業;完成;原因;對策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通過作業,才能內化自己的能力,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作業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窗口,是師生交流的橋梁。作業包括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家庭作業是學生掌握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催化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在實際運用中將所學知識逐步轉化為技能,既鞏固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但是,長期以來,學生的家庭作業成了學生的負擔,部分學生被動地應付,甚至出現抄襲、不完成作業等現象。為此,我對農村學生數學家庭作業進行了調查,怎樣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呢?
一、家庭作業完成率低下的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北師大版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地域性比較強。教材設計的主題情境城市化味道濃厚,編排的理念是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但農村學生生活視野狹窄,從中獲取數學信息沒有感性經驗體驗,如《商場購物》《參觀游樂場》等內容學生只能靠想象來完成,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構建知識的過程中出現了知識內化淺而不深的現象。此外,教材突出了各學科知識的整合性,更加注重知識的靈活性、全面性,相對于舊教材系統性減弱,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較強的知識鏈接能力,這恰恰是農村學生所欠缺的。再次,新教材例題簡單易懂,但配套練習、習題、試題又存在明顯的梯度,例題范例性不強,指導性不強,存在例題和練習不匹配現象,使部分學生感到作業難度大,無法完成。
(二)教師的因素
1.教師布置作業隨意、量多。大多數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時間都放在下課前幾分鐘或放學前,有時還常常把課堂上來不及完成的練習,作為家庭作業布置,隨意性很強。還有的教師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認為都做過了,學生就都會了,多做沒壞處。隨意、過量的作業,不僅加重了學生負擔,也導致學生厭惡乃至放棄完成作業。
2.作業偏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業形式單一,很少有形式新穎、題材新鮮、激發學生思維的變式題和開放題。同一類型習題反復練習,既加大了學生的壓力,又扼殺了學習的興趣。
3.作業要求統一,不能分層設計,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客觀存在,部分作業對于學困生難度大,無法完成。
(三)學生的因素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懶惰、依賴心理比較強,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動力。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家庭作業只是完成任務。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提高不快,對作業產生了厭倦情緒。
(四)家庭的因素
農村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他們對新課標下的數學題目理解不夠,年級稍高的自己都難以解答,更談不上對學生輔導了。部分家長由于外出打工或蔬菜大棚種植,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學生作業,學生缺少有效督促,養成了學習松散的壞習慣。有的家長對學生教育意識淡薄,認為學習是教師的事,家長只管孩子吃、穿。個別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作業聽之任之,缺乏與教師的溝通,使學生從小養成了不完成作業的壞習慣。
二、應對策略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家庭作業的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我在教學《可能性》一課后,設計了“猜球”“猜硬幣”的游戲作業,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體驗知識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二)分層設計作業
由于學生在個性和基礎上存在差異,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屬于自己的“果子”。教學中,我把作業劃分為三個層次,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作業的題型、內容與教材基本相似,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可;對于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作業的題型、內容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以變化,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后,能將課本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較靈活地處理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業的形式內容可以更加豐富、開放,增加難度,讓他們走出課本,自主探索、融會貫通相關知識。
(三)控制作業數量
少量的作業是鞏固知識所必須的,也是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舉措,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持久性差、注意力時間短,加之貪玩是他們的天性,過多的作業會給學生造成壓力,為了完成作業他們書寫潦草,計算粗心。因此作業盡量要少而精,使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時間內去完成。
(四)注意多種形式的練習
作業設計努力做到形式的多樣性,針對某一知識點要從不同形式、不同角度設計練習。生活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數學提供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作業應以生活為試金石、練兵場,要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如在學完統計圖表后,讓學生統計本年級男女生人數,并尋找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制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總之,作業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盡量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多樣化、趣味性、層次性的作業,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完成。使每一次作業都能成為學生新的生長點,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有興趣。使學生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使數學作業成為他們放飛潛能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楊淑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甘肅教育》,2011.19
2.《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現狀調查研究報告》,2012.3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