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新的課程標準頒發以來,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美術與人文教育做了探討,使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二者相得益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美術教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它同樣離不開人文素養這一內涵,從廣義角度來講,就是要通過美術教育來強調人文價值。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美術教學中把潛力全部挖掘出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美術素養。另外,從小的方面來講,就是通過開展美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動手能力、鑒賞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深入了解人文與美術,我們在以下幾方面做了探討。
一、探索與創作
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我們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走出來。以往的教學中,人們常常把音體美看成小三門,課時開不足,課程開不全,以至于造成了學生不能全面發展。教師只發展學生的主科,他們的良苦用心對于學生來講看似主次分明,抓住了重點,但是實際上卻把學生放在狹小的天地中,使學生的發展很不協調,結果到最后主科學習也沒有特別出色,而音體美方面幾乎是零發展。因此,我們要擺正育才觀點,美術課的教學不是拖教育的后腿,學生的熱情上去了,對主科的學習也會有所幫助,更主要的是他們將來還會成為更優秀、更出色的人才。因此,我經常把教材中的人文內涵挖掘得淋漓盡致,還把審美情趣的培養當做重中之重來抓。
美術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藝術,有著相當豐富的藝術內涵,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否和諧,也可以在美術中反映出來。所以說,美術本身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的極佳載體。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美術的熏陶作用,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也不能靠生硬地灌輸,要把最富有美感,最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亮點挖掘出來,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消除對美術的生疏感和不可把握感。以此讓學生去主動地感悟美,積極地發現美,最終形成良好的求知態度,告別消極,走向樂觀。
1.把美術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同樣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對社會沒有全面理解和正確認識,美術就失去了基礎,就脫離了肥沃的土壤。美術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人類文化,它是對實際生活地加工和提煉,由此來記錄人類文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并讓發生發展的過程得以再現。美術也是一種傳遞形式,他們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文化行為,和文字一樣能傳遞情感和思想。
2.要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運用適當的方法搞好美術教學。美術具有特殊性,它能夠展示學生的創造才能,是激發和表現學生美術才能的優秀載體。美術活動就好比寫作文一樣,同樣具有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功能。假如學生脫離了生活,沒有足夠的觀察,沒有豐富的體驗,感受不到來自生活的情感,捕捉不到生活的樂趣,那么美術活動勢必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周圍的生活,然后用點、線、面、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美術繪畫要素,通過對比、和諧、均衡、排列組合、黑白、堆積等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3.采取恰當的方法和技巧,把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看法,順利地表現出來。這一點強調美術和社會同樣有著緊密聯系,找準美術和社會的結合點。比如一些漫畫就有著以少勝多的教育功能。如這樣一幅畫,畫面上畫著幾個樹樁,水土流失,環境遭到破壞,下面有幾個字是關于長江和黃河的對話。黃河對長江說: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然后長江說:黃河黃河我也成了黃河。寥寥幾字,言簡意賅,就把濫砍濫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種錯誤的做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十分感人,耐人尋味。雖然篇幅不大,卻能發人深省,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教育效果。所以說美術絕對不是沒用的藝術。要把藝術跟社會、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等方面全部聯系到一起,從而用美術的智慧來認識世界,感悟藝術,培養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等。
4.要做到異曲同工,要用不同的方式表現相同的題材,學會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區別不同學科,張揚學生的個性,揚長避短,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來講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數量多與寡,人才質量的高與低,有沒有探究精神,是否具備創新能力,都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要為了教美術而學美術,要把美術放在廣闊的社會當中,與文化情境緊密相連,用美術的形式滲透其他學科,讓學生學會在新情景中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真正獲得高超的探究能力和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審美與辯證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通過美術教學真正理解藝術的價值,把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挖掘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先要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基礎知識,理清藝術的起源與發展,來龍去脈,通曉古今中外,對各種風格和各個流派等都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教師要讓學生多參加藝術活動,可以觀看畫展,在交流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的美術經驗得到長足的發展和升華,最終對社會活動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文化與內蘊
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藝術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美術是人類文化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符號性載體,它能夠記錄和再現人類的文化和思想發生發展的過程,采取美術形式傳遞情感,自古至今就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文化行為。所以,美術教學一定要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文化的總體效益,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讓學生在欣賞、了解、認識等活動中去感受美、醞釀美,最終創造美。
總之,美術教師一定要把培養學生人文態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己任,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來抓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師必須持之以恒,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不為困難找客觀理由,只為前進想辦法,把美術教育推向巔峰。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