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芳
在語文課上進行愛的教育,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培養了學生愛的價值觀。充滿愛的教育,充滿愛的語文,才是教育的真諦,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更詩意、更生動、更美妙。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掘教科書中愛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
一、“愛”充滿著語文
中學教科書中所展現的愛是豐富多彩的。有對大自然的熱愛;有對社會對祖國的愛;有對父母的感念之愛;也有對生命的人文關愛。這就為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提供了廣泛的素材。
1.對大自然的熱愛
大自然不僅提供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還以其絢麗的風景壯麗的山河哺育我們精神,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是它讓這個世界充滿生機,是它讓這個世界不再冷清,是它讓這個世界富有色彩,我們為它的千變萬化感到驚奇,我們為擁有它而感到驕傲。如《黃河頌》充滿著對母親河黃河的贊美,讀來讓人心潮澎湃。朱自清的《春》讓我們領略到一幅幅春天的美景。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欣喜與歡樂。《紫藤蘿瀑布》讓我們欣賞到一團團、一簇簇朝氣蓬勃的生命的茁壯。讓我們的心靈,不僅受到感染,還得以小憩。
2.對祖國的熱愛
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我們不僅要從各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物產豐富,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從祖國的優秀兒女中感知祖國的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家的人民中感知熱愛祖國、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課文中《最后一課》寫出了法國人民對失去國土的痛苦和對祖國收復的頑強信心。《土地的誓言》抒發了作者對我國改革初期面臨困難的強烈信心,和對祖國的熱愛和向上的精神。《木蘭詩》體現了古代女子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大道之行也》寫出了對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的暢想。
3.親情之愛
記敘文中很多表現親情的文章。如《背影》中的兒子看到父母越過月臺艱難的買橘子的背影,不由潸然淚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愛的背影。《散步》讓我們從祖孫三代漫步田間的談話中感受到淡淡的關懷和親情之間的體貼。《爸爸的花兒落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彌留之際的父親,對家庭的關懷,對子女的關愛……這些內容都讓我們感受到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們懷著細膩的心感受著這一切,感受親情的無私與毫無保留。親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綠洲,當你落寞惆悵軟弱無力干渴病痛時,看一眼已是滿目生輝,心靈得到恬適,于是不會孤獨。便會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滾滾的生命汪洋便會漫延在他們心中。人世間最美的不過如此。
4.對生命的愛
課堂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讓他們不僅有“五愛”,還要有對生命的熱愛。我們要引導學生從《貓》《斑羚飛度》中感受對弱小動物的關愛,要引導學生從《老王》中感受到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尊重,同時對各種生命也要有人文的關愛、尊重和保護。
二、教學中豐富著語文
我們經常發現人們對愛都會侃侃而談,出口成章。但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違反道德的行為。學生可以語文成績不好,但如果一個學生不懂得愛己、愛人、愛家、愛國,就絲毫找不出搪塞的理由了。這就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而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使命也就變得更沉重與艱巨了。
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同樣,課堂上也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發現愛的眼睛。在語文課堂上,要多從教學內容中挖掘那些表達人間真情的素材,讓學生聯系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影響學生,形成美的價值觀。
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素材,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還要明白要愛誰,愛什么。如表現大自然之愛的,要讓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從字里行間感知大自然之愛。寫人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從細節描寫中細細品味感知親情之愛、祖國之愛和生命之關懷。
三、情感中升華語文
語文學科是一門外延十分寬廣的學科,除了要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個性情感的培養和指導。我們的“民族主義精神”的茁壯也在于此。沒有情感的愛的教育是膚淺的,只有讓愛充滿著整個教育中才是豐碩的成果。可采取以下手段:
1.美文朗讀
語文教材所編選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會文中充斥的感情。因此,美文朗讀是情感陶冶的基礎。如《黃河頌》以其華麗的語言,蓬勃的精神讓我們體會到對母親河對祖國的熱愛。《背影》中的細節描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體會文中的動作描寫,來反復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愛。
2.想象訓練
表現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和表現生命關愛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想象來深入意境,融會其中。如《斑羚飛度》中當鐮刀頭羊帶領著種族在生死存亡之際發出四聲“咩咩”的叫聲,可以讓學生想象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同學們,面對這種生死困境,假如是一群人,或許可以用言語傳遞求生的信息和關愛的感情,但這是一群斑羚,他們靠什么交換意見和思想。請你想象一下四聲‘咩咩的內容。”問題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從而體會出鐮刀頭羊對種族的關懷和自我犧牲的精神美。
愛是人生的主題,只有讓我們的學生感覺到愛,他們的人生才會快樂和陽光。當我們細細反思自己走過的路,細數自己教育生涯中的屢屢陽光時,我們會涌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與幸福,我感悟到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教育的幸福,尤其作為一個語文教學工作者,時時刻刻在發現與傳播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語文。只有把“愛”這個“法寶”運用的出神入化,才能讓語文教學散發出更久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