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內容摘要】對于剛學幾何的初一學生來說,存在著不同的“難題”。對此我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說出,與大家共同商榷。一、讓學生了解學習幾何的作用和意義;二、樹立學好幾何的信心和激發學好幾何的興趣;三、理解概念、正確牢固地掌握概念;四、對性質定理的理解記憶;五、正確規范畫圖,重視畫圖技能訓練;六、加強填注理由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七、利用多媒體或白板技術,輔助幾何課教學。
【關鍵詞】平面幾何 興趣 入門
在小學,學生以學非負“數”為主,主要研究數的理解、運算、變換。雖然也接觸過一些圖形知識,但它則以幾何量的計算為主要對象,很少討論圖形性質。到了初中階段,開始轉向“形”的學習,正式接觸平面幾何,如果教師入門教學不重視,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幾何入門教學,學生就會出現畏難情緒,失去學習幾何的信心,最終出現兩極分化點。針對以上現象,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讓學生了解學習幾何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幾何呢?針對這個問題要先上好引言課。引言課要向學生介紹幾何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它的對象、方法與代數有什么區別。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實例向學生說明。比如,讓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書桌、黑板、兩條筆直的軌道,籃球場的面積等,分析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的不同情形,說明這些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對象,使學生初步了解幾何是研究什么的和為什么要學習幾何。如果開頭就很吸引學生,讓他們對幾何有所了解,產生興趣,就會為學好幾何做好準備。
二、樹立學好幾何的信心和激發學好幾何的興趣
教師幾句簡明形象的導言或提出幾個學生感興趣而又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會緊緊撥動學生尋求新知識的心弦,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第一節幾何引言課上,除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幾何起源及我們先人對幾何學發展所作的貢獻外,又向學生提出下列問題:
1.知道這兩個大三角形的大小是怎么回事嗎?
2.知道木匠是怎樣畫直線的嗎?他使用的墨斗對劃線起什么作用?
3.固定窗臺上的花架或墻上的書架為何要做有三角形框架嗎。通過這些簡單的實例,會立刻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可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由此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理解概念、正確牢固地掌握概念
1.從實例引入。幾何概念是從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學生熟悉的事物,從實例引入。
2.嘗試給概念下定義。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并啟發學生,最后教師給出準確定義。
3.揭示概念本質屬性。要抓住概念的要點、關鍵及區別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注意歸納,對易混概念加以對比、分析。
4.善于舉反例。適時利用反例也是一種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概念的好方法。
四、對性質定理的理解記憶
概念、性質定理的記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始,也可結合圖形或肢體語言形象地記。例如教師講課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使學生情緒興奮,理解力、記憶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例如,為何理解并區分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在了解三者本質屬性及區別后,可以通過三個字母:F、Z、U幫助記憶,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幫助記憶的。
五、正確規范畫圖,重視畫圖技能訓練
幾何教學中,正確規范畫圖,不但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概念,而且是學好幾何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起表率作用,對教學中的一切圖形均當堂示范。每一節幾何課要求學生帶全作圖工具,從易到難培養學生畫圖作圖的能力和正確作圖的素質。由學生一步步跟著老師作圖,到學生“寫生”作圖逐步過渡到命題作圖,才能培養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提高學生做題的技能。
六、加強填注理由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加強填注理由的訓練,是推理論證的啟蒙教育,是向學生進行推理滲透的較好形式。在訓練時,不僅要求學生會填注理由,而且要學生領會為什么這么填注,由淺入深的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七、利用多媒體或白板技術,輔助幾何課教學
七年級的孩子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一系列課件,創設新奇的學習情境,去激發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感官刺激學生大腦,易形成鮮明表象,對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大有幫助。
總之,教師要做好幾何入門教學,由淺入深地去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對比、判斷、推理、論證等學習手段,培養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幾何世界,發現幾何的美,并為后續立體幾何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衛紅. 淺談初中平面幾何入門教學,《濮陽教育學院學報》.
[2] 鮑民健. 淺談平面幾何的入門教學,《安徽教育科研》.
[3] 胡長. 如何搞好平面幾何入門教學,《青海教育》.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