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林
經濟生活中有許多種類的計算題(約有11類),這些看似簡單的計算題卻成為了很多同學的絆腳石,尤其是有關商品價值量的計算題,曾令許多同學束手無策,甚至也讓不少文科出生的老師大傷腦筋。而這類計算題在各種層級的考試中,時有出現,以致讓許多人產生厭嫌、恐懼的心理。許多人在遇到此類題時干脆放棄,跳過去再說,或猜一答案填上。考試時這固然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亦屬不得已之法,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么,有沒有解決此類問題的良方呢?而這類題到底又是難在哪里呢?
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此類問題也曾有過短暫的困惑,后經潛心的思考分析,終于找到此類問題的竅門,摸索出解決它的辦法。現整理成文字,與大家分享交流,以期對我們的工作學習有些許幫助。下面我就結合具體的題目來談一談。
一、熟練掌握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任何類型的題目都是為了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此類計算題與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關系不大,要解決它前提就是熟練掌握書本上這一處的知識點,厘清各種變量之間的關系,方能找到解決它的鑰匙。我將此處涉及到的概念及關系設計成圖表,方便記憶和理解:
二、小試牛刀,解決基礎題,找到信心
熟練掌握了上述圖表后,一些比較基礎的價值量的計算題就可以上手了。
例1:1只羊 = 2把斧子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羊的勞動時間增加一倍,生產斧子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問現在1只羊可以換的斧子( )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無法確定
選哪個?這類題是此處知識中最簡單的計算題,甚至都不能算做計算題,因為它只需要定性分析,而無需定量計算。解題時注意兩點:一是這里的勞動時間和勞動生產率要明確是個別的還是社會的;二是注意兩種商品的價值量的變化方向。不難選出答案B。
例2:仍用例1的題目,只是設問變為:現在1只羊可以換幾把斧子?
A.2把 B.1把
C.4把 D.8把
此題同上題比,增加了一點難度,需要進行簡單的計算,但在動手計算之前,仍需進行定性分析,了解大概變化的方向,也為后面檢查計算的結果提供參考。這里羊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了,因而羊的價值量變大,是原來的2倍。如果斧子的價值量沒變,則可以換4把原來的斧子;而現在斧子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則斧子的價值量是原來的一半,變小了,更便宜了,因而最終1只羊可以換8把斧子。答案為D。
三、增加難度,建立常規解題模型,掌握方法
例3:若1雙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皮鞋的某工廠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原來的4倍,而整個皮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生產上衣的勞動時間延長了一倍,問現在1雙皮鞋可以換幾件上衣?該皮鞋廠創造的價值總量是原來的幾倍?
A.1件;1倍 B.2件;2倍
C.0.5件;2倍 D.4件;1倍
該題有兩個設問:一是問現在社會上生產皮鞋與上衣的價值量情況,二是問該皮鞋廠的價值總量的情況。這個比較好判斷,應該是原來的2倍。這里盡管它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是原來4倍,但是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也提高了一倍,是原來的兩倍,因此相較于整個社會來講,它實際提高2倍。接下來計算皮鞋與上衣的交換情況:
原來:1雙皮鞋 = 2件上衣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價值量變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1倍‖價值量變大;現在:2雙皮鞋 = 1件上衣。
在此模型中,我們分別保證皮鞋與上衣現在與過去的價值量各自相等(這是關鍵所在,絕不能出錯),即現在2雙皮鞋與過去1雙皮鞋等值,現在1件上衣與過去2件上衣等值,則最后可得現在2雙皮鞋與1件上衣等值,則1雙皮鞋=0.5件上衣。答案為C。
例4:若3雙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皮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50%,而生產上衣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則現在1雙皮鞋可以換幾件上衣?
A.0.5件 B.1件
C.2件 D.3件
做到這里,可能我們快撐不住了,即使做出來,相信錯誤率也不會低。要解決出現百分數的題目,我們必須清楚: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或延長百分之幾,則它的價值量就相應的減少或增加百分之幾。這里皮鞋的價值量應減少50%,價值量變小了,是原來的一半,現在6雙皮鞋與原來的3雙皮鞋等值。問題是生產上衣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0%,是否上衣的價值量就減少50%,也是原來的一半呢?這是很多同學容易犯錯的地方。試想一下,如果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0%,勞動時間就縮短50%,是原來的一半;如果勞動生產率提高100%,是否勞動時間就縮短100%,也就為0了,即生產一件產品不再需要任何時間了?如果勞動生產率再提高,勞動時間在數值上就是負值了?時光倒流?很顯然這是荒謬的。正確的關系是: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成反比,即倒數關系(二者乘積為1),而非等額的加減關系。若勞動生產率提高50%,則勞動時間應為1/(1+50%),即2/3,它的實際意義是,原來生產1件上衣的時間現在可以生產1.5件上衣。該題解為:
原來:3雙皮鞋 = 2件上衣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50%‖價值量變小;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價值量為2/3;現在:6雙皮鞋 = 3件上衣。
最終我們可以該模型中得出現在1雙皮鞋可以換0.5件上衣。答案為A。
四、總結歸納,提醒注意
在做此類題目時,需要注意這幾點:一是區分清楚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是個別的還是社會的,它們與價值量的關系可不一樣;二是要保證每種商品現在與過去必須價值量上要相等,而它們的數量關系就會變化;三是勞動時間與勞動生產率的反比關系。
以上是本人所采取的做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從本人這些年來的教學效果看,絕大部分學生基本能掌握這樣的方法,順利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三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