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曉珠
摘 要:主題活動的整合給予幼兒美術創作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美術活動也在整合中讓主題活動變得更生動、有趣。但在進行美術區域環境創設時常常遇到這樣一些問題:美術區域環境創設只注重其單向作用;美術區域環境創設只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兒的介入;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充分、不到位。通過實踐研究發現美術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是建立幼兒園環境的一個部分,只有充分利用美術區域環境的教育資源,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還應不斷地進行反思,不斷地改進方法策略,通過對美術區域環境的創設使幼兒能夠積極地投入美術區域活動中,使美術區域取得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主題背景;美術區域;環境創設
主題是指作者通過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現形式所表達出來的基本思想。幼兒園每個主題下都會有相關的素材點,教師通過對素材點的選擇、演繹,教授給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兒童發展的條件。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環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等方面都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和功效,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環境創設也成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成果。
幼兒園主題背景下,美術區域環境是幼兒園為幼兒提供自由欣賞和創造的外部條件,根據一定的主題,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術教育。
一、現狀分析
1.美術區域環境創設的材料層次比較單一
有些幼兒園雖也創設了美術活動區,但在實踐中發現,有的幼兒園只是在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為了完成布置任務,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發展環境在活動中的作用,沒有考慮到幼兒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結構、發展速度及心理特質也具有差異性,那么幼兒在美術區域活動中對各種美術活動和動手能力的強弱也必定存在差異。
2.美術區域環境創設的材料不夠多元
只投放了同一層次的材料,只考慮了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使落后的幼兒越落越遠,同時阻礙一部分能力較強幼兒的發展。
3.美術區域環境創設中教師忽略互動后材料的跟進
為了環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編、自導、自演”,很少讓幼兒參與,機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這樣的布置不利于幼兒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特別是一些教師觀念的滯后,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沒有考慮幼兒的提議及感受,沒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因此,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而忽略了與幼兒的互動。
二、主題背景下美術區域環境創設的作用及意義
幼兒園主題背景下,美術區域環境是幼兒園提供自由欣賞和創造的外部條件,根據一定的主題,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術教育。
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將審美教育呈現在幼兒的日常環境中,使幼兒長期接受高品質的審美熏陶;廣泛接觸紙工、泥工、自制玩具等與空間關系更為密切的活動,為幼兒創造多樣化藝術表現的機會;使每個幼兒按照自己的學習軌跡,經歷了解嘗試—逐步熟悉—運用自如的過程,從而積累更多的創造經驗。
在一定的主題背景下,教師提供有利于幼兒參與的環境,讓幼兒對周圍的環境刺激做出反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美術區域環境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的構思、想象和創造,從而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三、創設美術區域環境的原則
1.整合性原則
注重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協調發展。
2.層次性原則
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采取低起點、多變化、發展空間大的活動方式,給予每個幼兒成功的體驗,引導處在不同水平的幼兒均有所提高,遵循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藝術表現的特點。
3.情趣性原則
珍視游戲價值,尊重好奇心、興趣熱點。
4.自主性原則
創設豐富的環境,按不同的愛好加以選擇,教師最大限度地減少干預。
5.激發創造性原則
方法簡單易操作,拓展空間大、富有藝術情趣。
四、創設主題背景下美術區域環境的方法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的自主學習不是自發的,是需要環境支持的,是在環境中,通過“我”的感受和經驗來學習的,所以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關注幼兒個體,幫助幼兒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完成自主學習。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
1.關注心理環境的創設
(1)給幼兒創設輕松、和諧的環境
美術區域活動環境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成果,在設置美術區域環境時應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創設一個更舒適的美術區域環境,在幼兒進行美術區域活動時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進行活動,一邊跟著音樂哼唱,一邊進行美術制作。所以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美術區域活動環境中,能增加幼兒自我學習探索的信心,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幼兒美術區域活動的興趣。
(2)給幼兒創設自我發揮的環境
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時機地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比如,當幼兒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制作活動時,教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幼兒的思維,影響幼兒的活動。當幼兒用橡皮泥在捏一個蘋果時,不要去問:你在干什么呀?捏的是什么呀?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不能推動幼兒的活動,反而會影響幼兒。所以,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游戲的問題,需要介入游戲時,一定要找好最佳的時機。
(3)給幼兒創設能師幼互動的環境
美術區域環境的設置除美化區域外,還應與主題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兒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墻面內容從幼兒的角度,以幼兒的眼光來創設環境。區角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效果,在設置區角時,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季節,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幼兒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教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連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水果店。在區角也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才能被稱得上是有價值的環境,才能成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環境。我們在主題環境的創設中,在幼兒力所能及的空間內,要提供給幼兒一個自主的環境展示平臺,能讓幼兒積極參與和自由表現。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環境的創設完全可以由幼兒共同商量、計劃與布置。整個環境盡量讓幼兒來參與,討論交流,這樣,幼兒會在自己創設的環境中積極互動,和同伴一起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并對自己的環境更為珍惜。關注幼兒與環境的關系,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不但可激發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更能讓幼兒體會成功的自信與快樂。例如,在大班“動物主題”中,幼兒一起商量如何把一面墻變成一個動物世界:利用大的綠膜紙當作茂密的森林,并在其中布置上各種珍禽異獸,上空懸掛上小鳥蝴蝶,讓幼兒自由地在上面添小蟲、大樹、小草、小花,幼兒可以用圖畫、折紙、泥塑等形式表現各種動植物,自由地在背景上添加自己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啟發模仿,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這使得教育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這樣的環境,也體現了立體和平面空間的不同層次的變化,在這些表達方式不同、風格各異的作品中,底部、中部的位置剛好在幼兒的視線和操作范圍內,便于幼兒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從而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及語言的發展。
2.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
(1)結合主題內容,創設與主題相關的情境
在區角活動創設中,教師要融合主題目標對各區做整體布局,投放相關材料,保證在區角活動中幼兒有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環境。如,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我們與幼兒一起搜集各種各樣的動物圖片和動物玩具,布置動物世界展示臺;布置動物飼養角,更好地讓幼兒觀察、了解小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在美工區讓幼兒制作些小瓢蟲、野斑馬及蛋殼小老虎,然后以懸掛的方式布置立體空間;收集各種關于動物的圖書,放在語言區一起分享。區角活動濃烈的動物世界的情境,給幼兒以強烈的感染,使整個主題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中,有個分主題是“不同的家園”,它的內容和要求是:了解常見動物不同的特點及其周圍環境的關系;有進一步探索動物生活習性的愿望。活動與指導中有這樣一個素材點:快樂的鳥兒。我就根據這個素材點進行了整個活動的設計。
我在三月的時候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鳥窩,因為那時的樹葉還沒有長茂盛,空的鳥窩比較容易被發現。在找了鳥窩之后我們又讓家長一起查了鳥窩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我給幼兒上了一個活動“舉世無雙的建筑師”,從這個活動中,幼兒了解了不同的鳥會在不同的地方筑不同的巢。
幼兒對這些奇特的鳥巢很感興趣,所以我乘勝追擊,從網上找了很多鳥巢的圖片及介紹,放在墻面上讓幼兒繼續學習。在幼兒對鳥窩的構造、材質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準備組織幼兒造鳥窩。書上是讓幼兒畫小鳥筑巢的過程,但我個人覺得這個有些難度。因為畫畫是平面的,很難表現一種小鳥筑巢的動態過程,而泥工則是一種從無到有、從一到多的過程,最終真的有一個真實的鳥窩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孩子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興奮。于是便有了一個區角活動,做“鳥窩計劃書”,讓幼兒自己設計一個鳥窩。提供的材料是我們自己撿的小樹枝、雞毛毽子上拔的羽毛、棉花球、棕櫚樹的樹皮、一些中草藥等,計劃書設計完后即開始動手用泥工開始實施操作了。
孩子們做得熱火朝天,力求做到與眾不同,一會兒在窩外貼上樹枝和樹皮,一會兒又在窩內插些羽毛或鋪些棉花……鳥窩做完了,我真心地佩服孩子們的無限創造力,他們做出了各式各樣的鳥窩,有半圓形的、有方形的、有吊鐘型的、有帽子型的,真的是百花齊放。
我用了紙芯做了幾棵樹,將它們的鳥窩送上了樹,并給它們買來了小鳥,請小鳥住進了新家。布置成了我們班級的墻面。最終墻面的呈現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幼兒愿意看、愿意說的東西,并且完整地保留了孩子的學習軌跡。
有些幼兒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美術區域活動在幼兒園教育系統中的地位,使得美術區域活動蘊藏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要想真正發揮美術區域活動巨大的價值,教師必須按照一定的主題來設計環境,把美術區域環境看作是完成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目標,與教學活動一樣。創設美術區域環境也是幼兒園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它們之間是相互融通的,應當有效地互動。
(2)結合主題內容,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
在美術區域環境創設中,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據主題開展和幼兒的興趣及幼兒發展水平,來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美術區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單一的,那么幼兒無法與操作材料產生相應的互動,就不能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種經驗的積累,也無法使其對美術區域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因此在美術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應該讓幼兒體驗到豐富的材料,適時提供一些半成品、廢舊物品及原材料等來體現美術區域活動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讓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
如,在“會說話的臉”活動中,第一階段,先通過圖片讓幼兒觀察水果娃娃,引出幾種做彩泥的方法,比如,團圓、搓長是孩子已有經驗,而敲這個動作是本次活動中教師新授給幼兒的,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難點,第二階段提供給幼兒不同類型、不同形狀的小橡皮,讓幼兒根據類別在紙盤上、紙杯上添置五官;第三階段請幼兒自己在空白面具上畫出同一類別的物品,設計一個臉譜。
(3)結合幼兒發展需求,提供多層次的材料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如果區角中提供的材料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幼兒就無法與操作材料產生互動,也無法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多層次、多遞進性的、多樣化的材料才能夠滿足幼兒不同的發展需求,況且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的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復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因此在準備、選擇、提供操作材料時,我們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水平提供多層次的材料。
如,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中,我在區角設置了“房屋設計師”這塊內容,我先投放的是現實生活中新老房子的圖片和鉛畫紙,讓孩子用彩筆畫出這些建筑,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后,能力強的孩子勢必會產生不滿足,這時我又投放了小毛筆、顏料和牛皮紙袋,請孩子們將自己找到的有特色的建筑畫在牛皮紙袋上,然后沿著輪廓線剪下,將這些建筑能夠立體地一幢幢地將其布置在建構區;同時我又提供了一張A4紙,上面只有密密麻麻的小黑點,請孩子們自己設計建筑,要求就是線段要“橫平豎直”;在泥工區提供了彩泥和瓦楞紙條,同時還有剪刀、雙面膠等材料,這時孩子們來了興致,他們首先在紙版上打好輪廓線,然后把細細的雙面膠沿著輪廓線粘上,最后把搓成細條的彩泥或者瓦楞紙覆蓋在雙面膠上就完成了作品。能力強的孩子還可以在做好的房子旁邊進行簡單的裝飾,可以讓作品更生動、更豐富。過后不久又投放了一些廢舊紙盒,用來制作立體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單個盒子制成的,也有多個盒子組合的,以便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主題背景下美術區域環境的創設是保證活動區能否成功開展的第一步。它主要憑借教師對于美術活動區的正確理解、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了解來創設活動區的教育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適當的美術教育活動,使幼兒在和同伴之間、師生之間、各種玩具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現、獲得經驗,并得到身心的發展。幼兒是美術區域活動的主人,所以每個教師應該創造一個適合幼兒發展的以主題背景為前提的美術區域活動環境,來激發幼兒的活動動機,從而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我們的區域活動能更好地為不同的幼兒提供自主性及個性和諧發展的服務。
(作者單位 金爵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