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明
生物學是揭示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實驗性自然科學。高中生物學更注重于生物科學理論的學習,更抽象,難度更大。由于大部分學生初中生物底子薄,學習高中生物顯得更為艱難,生物教師應采用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知識。
一、學好生物學的敲門磚——興趣
興趣是人要求獲得新知識的一種積極的心理表現。如在初學《生物學》時,筆者利用“致同學——”的前言部分,結合書中和平時收集的有關生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題,而后從現實的角度來給學生講解生物科學的研究范圍、發展方向及最新動態,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如針對學生愛吃零食、常吃零食的習慣,教師在“食物”一課內容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調配飲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并指導他們如何做到膳食平衡。這樣學生不但認識了自己飲食中的一些不足,而且認識到學習生物學關系到每一個人每一天的事情,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了。
二、學好生物的鋪路石——觀察
觀察是要有目的和有計劃的,要主動地、有思維地去參與,觀察也是學好生物最基本的方法。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嵴,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在農村中抬頭見鳥,低頭見草的生活環境,正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觀察場所。生物的多樣性,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愛觀察的要求。因此筆者有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環境條件開動腦筋,邊思考邊觀察,把頭腦中所記的知識同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從而加深了理解,記憶就會更深刻。
三、學好生物的源泉——動手
這里所說的動手不光指學生在試驗中的操作技能,還包括在實際生活中親自參與,如自己動手種植一些花草,飼養一些小動物等。生物實驗要由學生親自操作進行,主要包括:顯微鏡的使用,玻片的制作和觀察、烘干、標本制作等,這些基本操作要達到學會和熟練程度。目前的農村生物教學中,試驗操作技能是很薄弱的。因此,這就需要學生經過有計劃、有步驟、反復多次的實踐和練習。而對于農村的學生親手種植的一些自己喜歡的植物、飼養的一些小動物,則為教師講述植物、動物部分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這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更加深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自己生活環境的意識。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以上是筆者對生物教學的幾點粗淺認識,以期拋磚引玉,望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責編 金 東】